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莫過于如此。
李二心理還有些遲疑,可眼睛已經越睜越大,嘴巴也漸漸咧開。
“三爺。”
神圣建筑保護協會的陳女士臉色有些難看,她眼睛深處閃過抹陰鷙,突然插嘴道:“我們神圣建筑保護協會發出的通告是:不允許大規模修復,只可局部性修繕。”
此時說出這句話,是在警告李二、提醒三爺,告訴他們這‘勝一樓’你們不能拆,也是為了找回自己先前丟失的面子。
李二笑意剛有些僵住,卻沒想到,三爺竟似乎毫不在意,眼角瞥過了陳女士,隨即收回,跟著瞪向了李二:“還不快去干你的活!”
“天塌下來,老頭子我幫你頂上!”
李二認真的看了眼老爺子,臉上忽的露出了燦爛的笑意。
‘不管以后如何,但眼下,我是一定要把勝一樓修復完成的!’
也沒猶豫,只一個轉身,看向身后的工匠師傅們,大聲喝道:“哪還等什么,咱們上!”
還沒等工匠師傅們行動起來,李二幾個翻身就利索的爬到了搭好的架子上。
‘啪啪啪!’
他又轉身向下俯瞰,隨后用力拍了拍欄桿發出清脆的響聲,又一次朝師傅們喊了起來:“別愣著了,都快干活!”
這時,師傅們才終于反應了過來,一個個互相對視了一眼,長吐出口氣,紛紛用力點頭,個個開始了動作!
場面奇怪極了。
先前圍觀的青山堡軍民們心里也許仍是反對,可此時卻再不敢表現出來。
陳女士帶領的隊伍臉上雖露出怒意,偏偏一個人都沒向前阻止。
這時武玉姑娘抓著拐杖走近了,精致的臉龐露出好看的笑容,她走近,將拐杖遞給了三爺。
三爺接過拐杖,雙手握著杵在身前,如同一個握著長刀的武士。
他仰頭看向李二,似乎陽光有些刺眼,眼睛瞇成了條縫,臉上終于也是露出了笑意。
然而很快的,老頭臉上的笑容就又消失不見了。
藻井是一種交木而構的上凸式屋頂,藻井額枋上有小斗拱承托,層層出挑,收縮集結于頂部中心,其木結構采用方口圓井,井圈層層作同心圓收縮...
它的工藝極其復雜。
隨著李二拆取工作的進行,越來越多的細小構件被送了下來。
“構成藻井的‘斗拱’技藝,是花國古代工匠的偉大發明。它利用一只只方斗,連接梁枋承重,具有良好的防震功能。”
只聽見陳女士沉著臉又湊到了三爺身旁,看著一個個被卸下來的構件,輕身解釋道:“而藻井斗拱,有陽馬、昂頭和斗升等多種形狀。它們經貼金彩繪,在戲臺頂部能夠產生出豐富、精巧、絢麗和奇妙的裝飾效果和良好的攏音作用...”
陳女士頓了頓,臉上露出些嘲諷,她繼續道:“一件雞籠頂戲臺,約要數百塊大小和形狀不同的木構件。制作時,尺寸必須算準,其中包括承托藻井的檐枋斗拱,井沿的方邊、圓口和四角的天花板。井口的圓形木圈要一段一段榫接,再安裝16條羅旋線的‘陽馬’,之后嵌入一塊塊雕花板。‘陽馬’伸出的昂頭,刻成如意卷云狀,木工師傅稱為‘額頭’。”
她這是在背誦著自己翻閱的資料,在給三爺施壓。
她越是描繪出雞籠頂的難度,自己的自信似乎也越是回來了,臉上竟露出了笑意:“雞籠頂藻井制作技藝既屬大木,又結合小木,在木結構建筑中,精巧地一節一節將上千塊的‘陽木’構件依次榫接,構成穹窟形薄殼球體,需要十分精確的計算和力學承重原理,最后漆匠還要對安裝好的雞籠頂進行油漆、繪彩、貼金等裝飾...”
......
“整個修復過程十分的艱難,有許多技藝早已經失傳。”
“三爺,‘勝一樓’這回可要真正的毀嘍。”
陳女士嘴角勾了勾,在三爺耳邊道上了那么一句,隨即轉身,單手一揮,帶隊離去。
她身后,三爺仍是橫刀立馬的姿態,只是在看著那一個個構件被傳遞而下,看著神秘的雞籠頂漸漸消失的過程中,老爺子握著拐杖的手不知不覺間越發用力了。
有清脆的開裂聲響起。
實心木制的拐杖隱隱約約有一條裂縫自三爺手掌心開始蔓延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