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古剎,淡淡的檀香飄散在空中。
大殿里,寥寥無幾的光頭和尚慈眉善目,嘴唇蠕動,正不斷默念著佛經。
偏殿中,江宏杰則帶領著幾個工匠在進行修復,一串串木屑在他的指尖滑落,一根根橫梁被拆換了下來...
這一刻,江宏杰的精氣神無遺是高度專注的。
他在老舊的廟宇里,在木料間,在敲打聲,在若有若無的佛音中升華...
而與青山寺偏殿內的寧靜不同,議事廳北側的‘勝一臺’外卻是熱鬧極了。
幾個老專家三三兩兩的湊在了一起,面色嚴肅、認真,他們一邊指著李二的方向,一邊在分析道:
“這應該是在修復構成藻井的斗拱。”
只聽見一個瘦弱的專家,面露思索,隨即沉聲:“我之前查過資料,這座雞籠頂的斗拱十分困難,它利用一只只方斗,連接梁枋承重,需要計算精確,差一點都不行。”
話音落下,幾個湊過來的老頭莫不是連連點頭。
斗拱是華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
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
長桌前,李二神色從容,手下的動作如同行云流水般。
一塊塊老木料在他的手里似乎只幾個轉瞬,就成了一朵朵盛開的鮮花。
承托藻井的檐枋斗拱被制作而成,再然后是井沿的方邊、圓口以及四角的天花板...
將部分毀壞的拆料制作好后,李二端著它們,又走到了拆卸下來的井口邊。
幾個在最前邊的老專家見狀,都緊張壞了,一個個干癟的手都是攥著,大氣都不敢喘。
他們知道,此時的階段正是一大難點。
老專家身后的軍民眾人似乎也察覺出了不同,紛紛睜大眼睛,干咽口唾沫后就再不發出聲來。
只見到,李二輕輕蹲下,一手穩健的握住一只榫卯,輕盈的向拆下的井沿伸去...
‘啪塔’
只聽見清脆的一聲,構件似乎就被固定住了。
隨后李二動作不變,手下又穩又快。
在眾人注視下,‘啪塔啪塔’聲下,那圓形木圈一段一段榫接...
明明是非常困難的銜接,在李二的手里卻偏偏簡單極了,如同妙筆生花一般。
“安裝16條羅旋線的‘陽馬’,之后嵌入一塊塊雕花板。”身子瘦弱的老專家看著李二的動作,口中念出的是古籍中記載的一段段:“陽馬伸出的昂頭,刻成如意卷云狀...”
“精巧地一節一節將上千塊的‘陽木’構件依次榫接,構成穹窟形薄殼球體...”
這每一個描述,都與李二手下的動作一般無二。
“今天可算是沒白來,我從李大師的手法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瘦弱的老專家推了推眼鏡框,刻意控制讓自己的胳膊不至于劇烈抖動,只聽他連連說道。
“李大師在榫卯,在斗拱上的造詣太高了。”絡腮胡的王姓修復師一聽,高著嗓子就是應道:“這位李大師也太厲害了,我這半輩子算是活到狗身上了。”
“天才,這就是天才!”
......
除去幾個雕刻、壁畫彩繪以及戲臺的專家外,陳女士請來的這幾個老學究對李二全都是贊不絕口,甚至儼然為其傾倒,連李修復師都不叫了,直接改口大師!
一個個的,不顧陳女士黑的如鍋底般的臉,不斷感慨著。
一天過去,陳女士甩袖離開,心里只打算在之后的木雕、彩繪、戲臺上繼續找茬。
可很快的,她發現自己的計劃隨著修復的進行,開始不斷被推后。
她請來的一個個專家,開始一個個的被折服,從帶著找茬目的專家,變成了前來學習、拜師的老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