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還要繼續嗎?用你的舞蹈,撕去你心中所謂的厭惡。哪怕不惜讓自己變化為惡之靈。沒有人性,甚至連塵世的記憶都沒有。你心甘情愿嗎?”蠱問道。
“在清帝國北面的防線上,總有一群群人像大清入關之前那樣虎視眈眈。身為大清帝國的將領,我又怎能拋棄這樣一個帶著詛咒卻可以保衛國土的咒之舞。我想,即便我成為了十惡不赦的壞蛋,我仍舊會守衛大清的國土。無怨無悔。”
正文:
在清帝國的北疆,存在著一位大清帝國現存的唯一一個女將軍——納蘭燕,她自幼習武,武藝絕倫。在二十歲的時候,皇帝特下發詔書,準許這唯一的女子進入武舉考試會場。她的騎射之術打敗了所有參加應試的男丁,在矛、槍、劍的比試里,她總能以巧制勝,避其鋒芒。最終,以武舉第一的成績,奪得武狀元的稱號。皇帝認為她是奇女子,親自召見她,并授予她浙江都統制、浙江總督之職,統領浙江事務。
但是,她卻拜辭不受,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浙江,毗鄰京都,而且歷朝歷代以來,百姓富庶,秩序井然。我身為武狀元,不想在這樣安定的地方生活,請皇上派我去前線,與敵作戰,建功立業。”
經過她的再三懇求,皇帝勉強同意。派她去北疆之時,但皇帝私底下對隨軍男將領說:“你為大將,她為副將,對于她,即便有敵軍來犯,不要命令她出戰,一來,戰場上讓一女流之輩出戰,恐被敵軍恥笑,說我大清帝國沒有應戰之人,進而打擊我軍士氣;其二,她缺少戰斗經驗,即便準許她出戰,她也只能是敗多勝少,甚至有去無回。”
大將名叫“多爾曼”,受命起兵北進。納蘭燕本部軍馬三千人,三千男丁被一個女子統領,許多人不服從。這樣,訓練散漫,士氣低迷。納蘭燕親自訓練,仍有多人不服管理。納蘭燕火起,曰:“我與爾等對戰,若勝我,我即刻辭去副將之職,若被我擊敗,日后,再不聽命于我,軍法從事。”言畢,幾個大漢走出隊伍,說一句:“那,得罪了。”舉拳沖來。納蘭燕,稍稍歪頭躲過正拳,先是一個掃堂腿打得一個壯漢如四爪朝天的王八,動彈不得;之后,左手換右手,右手換左手,扇了另一個大漢十記耳光。兩個壯漢又羞又惱,在地上打滾一番,張牙舞爪地喊叫攻擊過來。納蘭燕身輕如燕,一躍從二人頭頂襲過,在二人看空中的當,左右兩腿一齊發力,只聽“噗噗”兩聲,兩個壯漢栽倒在地上,不敢再起來。
軍營群里,哈哈大笑,那些不服氣的其他人,哪里還敢挑戰。這件事,讓納蘭燕在軍中樹立威望,她的話,沒有人不聽從。她的一個眼神,可以讓一個人喜笑顏開,也可以讓一個人惶誠惶恐。
在北疆鎮守一年里,北方少數民族進犯邊境三次。大將多爾曼總命令其他的男偏將出擊應敵。唯獨不用納蘭燕。北方少數民族驍勇善戰,那些男偏將,連連戰敗。最后多爾曼無將可出,干脆堅守城門,被動防守。這看上去真是可笑,外面敵軍區區幾百人,城內將士三萬。竟然被敵軍震懾住。
納蘭燕多次請纓,都被多爾曼回絕,理由是:“敵軍雖寡,卻驍勇善戰,而且這幾百人敢在城外扎營,他們的大部隊一定在后面埋伏,不可上當。”
納蘭燕爭辯道:“賊兵只是因為我們的一再退縮,壯了鼠膽,而今正是擊敗他們的絕佳機會,怎么能坐以待斃!”
“你的意思,是說我多爾曼懼怕賊兵,做縮頭烏龜嗎?!你好大的膽子,敢在我面前頂嘴,你只是我的副將而已,你不從軍令,我隨時可以處決你!”
納蘭燕,冷笑一聲,退出將軍府。
但沒有多少時間,有士兵報告將軍府:“納蘭副將帶本部軍馬應敵了。”
“壞了!一個女流之輩想尋死嗎?!”多爾曼嘴上這樣說,其實心里另有打算“我起兵離京的時候,皇上特意囑托我不要傷了她,她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的麻煩就大了。”于是,多爾曼披掛上馬,帶馬步軍一萬五千人火速出城。
誰知,剛要出城,又有軍士來報,說納蘭燕已經剿滅了城外的敵軍,現率領俘虜和本部軍馬已經到城門。
“納蘭將軍如何?”多爾曼一副嚴厲的樣子。
“稟上將軍,毫發無損,而且沒有折損一兵一卒。可謂大勝歸來。”
聽到此話,多爾曼的心里稍稍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