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根和維克多雖然和凱他們一起離開,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是一伙的。更加合理的說法是,羅根和維克多無處可去,所以打算先更著凱混一陣,相當于雇傭軍。
維克多之前鬧出來的風波,讓他們暴露了他們的異于常人,在這個世界,異類可不受歡迎。這一點羅根和維克多最有發言權。羅根出生于1832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算起來也算是大英帝國的一員,維克多比他大幾歲是1829年出生。
從羅根覺醒能力到現在,他們已經流浪了差不多70年,他們難道不想找個地方隱姓埋名過低調的正常的日子?當然不是,他們的異于常人讓他們根本無法過正常的生活,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過不長。人們根本無法接受他們這樣的異類,他們想過信任他人,可換來卻全是仇視、背叛、追殺。
之前在船上,很多人都已經將他們的異常看在眼里,如果再繼續下去,一些麻煩遲早會找上他們。于是無處可去的兩人就決定跟在凱的身邊混日子。
他們看得出來,凱的身份在英國政府那邊很特殊,明明他和他們兩人一樣,都擁有異于常人的能力,可他們之間的待遇卻千差萬別。
羅根和維克多看看自己,都八十幾歲的人了,還只能扛著步槍當大頭兵,而別人呢?不僅有著公爵的頭銜,到哪里都有著特殊待遇,英國人都慘到這份上了,對于凱的補給依然是最頂級的。
從這里就可以看得出凱和他們兩個的不同。既然如此,他們為什么還要離開,至少呆在他身邊,對他們并沒有什么壞處。至于以后,那就以后再說。
至于說,看到凱之后就納頭便拜這種事,那根本不可能出現。不管是羅根還是維克多,骨子里都是桀驁不馴。要不是這份不低頭的性子,他們很可能活不到今天。
……
法國巴黎,只從凡爾登戰役過后,這里就成了一個巨型陣地。法國政府這次顯得非常爺們,他們動員了整座城市,從巴黎近郊開始,大挖塹壕,修筑陣地,甚至連埃菲爾鐵塔前面的戰神廣場也沒有放過。
城市里的平民很多都被轉移,可還是有很多人留了下來。男人們為了國家最后的尊嚴戰斗,婦女們也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座座兵工廠在盧浮宮和香榭麗舍大道被建立。這讓這座城市已經沒剩下多少藝術氣息,反倒到處都充滿了硝煙的味道。
凱坐在車上看著和前世記憶完全不一樣的巴黎,凱的心中也感慨萬千。在凱的印象里,巴黎這座城市可硬氣一點不沾邊。
其實這是凱的偏見,一戰時的法國和二戰時期完全不一樣。
這時候的法國有大量國民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場復仇戰爭,收復普法戰爭中失去的阿爾薩斯洛林,而不是爭奪殖民利益,法國甚至把殖民部隊調回本土協防。戰爭打到現在,每個法國人都知道,一旦戰爭失敗,那么法國也將不復存在,德法在這次戰爭中積累了太多仇恨。
不管是為了復仇,還是為了生存,法國人都不能允許戰敗。
至于說為什么到了二戰會那么慫,那恰恰是因為一戰法國實在打的太慘了,在人力資源上,他們幾乎損失了整整一代人。在經濟上更是損失慘重,戰前法國一向以高利貸牟取暴利,給全世界放貸,可為了戰爭被迫大量進口商品,為了應付巨額貿易入超被迫舉債,到了戰后,法國就淪為債務國。
這還只是看得到方面,其他方面損失更是慘重。這也是為什么法國在戰后對德國那么苛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