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棟的聲音宏亮,配上他那蒼勁的聲音有著特殊的感染力,像是滄桑又像經歷,他說道“我們都知道,科學是實踐的真理。
科學的方法奠定了現代文明的基礎,祂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科學不由人的意志而轉移,但是社會呢?祂是動態的,它是人文構建的一種環境,它得考慮社會各群體的生存基本,生存原則,以及最重要的生存保障。”
“在這一基礎上,社會將科學大體分成了兩種態度的人。第一種,是一輩子都在做著科學發現,勵志于新科技,改變人類生存面貌的人。”
“第二種,是一輩子都在做著控制科學的事情,這種人比較仇視第一種。老師我就是第二種人,科學就應該被控制起來,我甚至認為第一種人,根本就不應該被社會所接受,應該排除到社會之外去。”
梁棟國大膽的立場表述當時震驚了不少人,晨霧就在其內。梁棟國雙手撐著講臺,他說道:“同學們,社會是一個群體制的整塊,他不是某一個人的社會。社會結構構建了我們身邊看到的和諧,而科學發展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一個簡單的科學發明就能改變我們的生存面貌,就像我們日常所用的電子設備,科技產品,這些都在無時無刻的改變著我們的生存面貌和生活環境,也在改變著各個群體之間的關系。這就不得不讓人想到,若是某種科學成就讓我們的社會步入危險和崩潰又該怎么辦呢?”
梁棟國的話并不停頓,他接著又道:“老師這么說并不是讓同學們仇視科學,科學是常態的是基調的,是社會進步的根本。老師這么說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明白,社會科學所需要考慮的風險!
所以同學們,不要以為那些已經被發明被使用的技術,卻沒有用到每一個人身上,就覺得這不公平,科學就應該是造福人類的。
因為這就是控制科學的一環,科學需要得到控制,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沒有弄清它是否會傷人前,科學的發現、創造必須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發展,才能擁有我們現在的和諧生活。沒有得到控制的應用科學它就像是隨時會發生突變的細胞,誰也不知道它好的變化,還是會發展成為腫瘤。同學們,你們說是嗎?”
晨霧到現在還記得梁國棟的這番話,也是他的這堂課讓當時大多數人覺得自己的學科不是對人類社會沒有意義的學科。世界就是這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是開車,有人制造有人駕駛,缺少任何一環都將失去根本。
回到審訊室,晨霧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當時那么多人上課,不可能就是他聽了課梁棟國就找上了他,他只是當了一個旁聽,確實那課對他有些影響,他后來也選擇了學習社會學課,可那之后他就沒有見過梁棟國了。
晨霧看著沐雅說道:“對,確實有這么一回事,可那又怎么樣?我都不記得他的長相了。”
沐雅看了看晨霧雙手緊握的手銬她思考了一下后說道:“今天就到這里吧,你回去好好想想,想到什么請你一定要告訴我們。”
沐雅的話聽起來像是宣判,到如今他都不知道梁棟國到底犯了什么事,自己只是和他碰了一面就被如此對待,這叫他去想什么?
審訊室的門被打開,走進來兩個武警,他們打開手銬雙手駕著晨霧走出了審訊室,審訊室一頭的通道很長,晨霧在被帶到盡頭時回頭看了一眼,在狹長的審訊室盡頭,沐雅站在那里,光線透過她是身影,如同拉長的布幕,這一刻一股無比熟悉的感覺透從晨霧心中涌出,他不知道這來自何處沒,他只知道這一幕似乎見過無數次,他似乎認識她,這一切到底是在哪里開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