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霍華德仍然獨自一人待在光明大教堂底下的密室里,盤膝坐在密室的墻角,靜靜地翻看著手中的《光明教典》。
手頭這本書破舊不堪,每一頁紙都皺巴巴的,像是秋天的枯枝敗葉;盡管它已經被修補過了很多次,卻依舊給人一種隨時都有可能散架的預感。
以至于霍華德翻書速度都不敢太快——只敢小心翼翼地拎起頁腳,確認這一頁紙并沒有脫落后,才敢緩緩地翻過去。
畢竟,它所度過的歷史,比霍華德認識的每一個人都要漫長。
而它所記載的歲月,也比霍華德目前所知道的更加悠久。
就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為霍華德撥開重重迷霧,向他悠悠傾訴著歷史的真相。
霍華德清楚地記得,在外界普遍流傳的《光明教典》之中,開篇的第一段話是這樣的:
“世界誕生之初,萬物被黑暗與絕望所籠罩。
“神說,要有光。
“于是,日月誕生,星辰閃耀。
“世間迎來了第一次黎明。”
顯而易見,這句話表明了光明女神的偉力,也體現出了光明與黑暗的勢不兩立。
但是,在霍華德手頭的原版《光明教典》之中,開頭第一段話就與之截然不同。
只見上面寫著:
“世界的本質是混亂的。
“它始于扭曲的原點,也注定將歸于無序。
“神在混亂中創造秩序,在虛無中開辟法則。
“從此便有了光明與黑暗,黎明與黃昏。”
讀完這段話后,霍華德愣了片刻,只覺得腦子里一片恍惚。
在此之前,經過和默林斯簡短的談話后,霍華德知道,如今在這個位面上廣為流傳的《光明教典》,并不是原版的《光明教典》,而是經過后人無數次修改后的版本。
只是霍華德萬萬沒有想到,兩個版本的差異竟然那么大,竟然連對世界起源的描述都不一樣。
雖然都是光與暗的二元對立。
但一種是水火不容的敵對關系,另一種卻是相輔相成的共生關系。
如果這本原版《光明教典》是真的,那自然意味著,光明教義近年來的所作所為,比如把黑暗之神當做“邪神”,把黑暗神殿當做“邪惡的異教徒”,以及對黑暗信徒的趕盡殺絕,本質上都是違背《光明教典》原旨的。
這樣的事情,一旦傳揚出去,無疑會變成光明教會不可磨滅的污點,動搖光明教會立教的根基。
或許正因如此,這本破舊的冊子一直保留在教皇的手中,一般情況下,只有教皇才有翻看的權限。
可霍華德卻想不明白,為什么教皇愿意把這本冊子借給自己看?
而且這么爽快地就答應了?
我當初可是親手把亞克·奈爾加送上了火刑架,教皇身為知情人,居然還這么信任我?
難道他就不怕我把秘密泄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