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副局長和張老板兩撥人來過之后,后面陸續也有人來。
不過唐浩澤也不是誰都接待的。只有盧方打過招呼的,他才會親自接待。因為那是可能是規模大的養殖場的老板。那些人如果養殖南美白對蝦,是絕佳的宣傳。
這個時候,很多規模小的,比如一兩口塘的養殖戶,通常會關注那些大養殖場。不僅僅是因為那些養殖場的老板有錢,而是在這個沒有多少信息來源的時代,那些大養殖場的老板路子更廣,他們也是要賺錢的,自然也是擇優。
所以這些大養殖場的選擇對于那些小養殖場來說,是在買苗和選用飼料時很重要的參考。
路唐村有不少的養殖戶,不過大多是一兩口塘的,了不起就是三口四口。而且基本都是泥塘。這些人算不上是大老板。那些人也來養殖場串門。只是唐浩澤基本都不怎么招待。通常都呆在房間里看書。
就算是有人來找他了,他也只會讓一個工人帶去看看。讓工人去看著,不是為了給他們介紹怎么養殖,而是防著他們在池塘里亂來。
那不是林克不顧鄉親之情。而是因為人太多了,如果他每個都照顧到他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而且,那些大老板來了,如果村里的人跟著聽,他也不會趕人啊。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灣州排糖的的養殖場越來越多。而唐浩澤管著的養殖場里,蝦一天比一天大。二十多口池塘,全部都好好的。
因為來養殖場看過的人越來越多,唐浩澤在灣州的水產行業中也傳出了名堂。他也就理所當然成了蝦農心目中了不得的技術員——每畝四十萬苗,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陳副局長在接下來的半個月里,又來了兩次,一次是和市局養殖科的科長一起來調研。另外一次,是陪同市局和省局的水產動物疾控中心的領導一起來的。
都是來了解他這里的日常管理的。不過這兩次盧方都是在場陪同的。
他從疾控中心的主任和那些領導說的話中得知,全省的對蝦形勢已經不能用不容樂觀來形容。那簡直是災難。
全省很多地區的蝦塘已經不敢放苗了。市局里的領導也說在灣州地區,已經了解到不少的養殖戶在短期內不敢放苗了。
盧方和領導們吃過飯回來跟唐浩澤商量,看是不是將這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要點寫出來。
唐浩澤也就答應了。他不僅將南美白對蝦的養殖要點寫了出來。還將東風螺的水池、灘涂和池塘的養殖技術也寫了出來。
沒多久,盧方笑嘻嘻地拿來一份省局出版的水產雜志和一個信封給唐浩澤看。原來,這一期雜志上有他的兩篇文章。
信封是匯款單,那是他的稿費,不多,加起來也就是三百來塊錢。
盧方將東西交給唐浩澤的時候,拍著他的肩膀說:“現在好了。我們的蝦苗不至于賣不出去了。”
到了六月底,養殖場中的水已經沒有水色可言了。此時最早放苗的蝦塘里的蝦已經八十多天了。到這個時候還要什么水色就太難為人了。
唐浩澤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看著那些蝦塘。蝦塘目前需要每天就換五到十公分的水,為的是盡量每天都將對蝦排出的糞便排出去。
而他又不得不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
因為在期中考試和兩次月考中,他的成績都不算太好。如果他再不努力一些,如果期末考試試題簡單一些,他年級前二十的指標未必能達成。
雖然只要成績差不多,他求一下白老師也未必不能繼續請假。只是他不想讓任何看好自己的人失望,而且他知道人不能服從于習慣。這次偷懶了,也許日后也會不斷給自己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