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位池中捕蝦,因為是水泥底,所以要比泥塘的容易一些。但是想要將池塘中的蝦一網打盡,還是需要小心謹慎。
這一網還未完全拉完。養殖場就來了先后來了兩撥人。分別是海洋局的陳副局長和之前來過的張老板等人。
唐浩澤見到他們來,就知道肯定是盧方通知的。
這又是要做宣傳呢。不過他們自有盧方去招呼。
張老板看著還沒完全合攏的網里面彈跳的蝦,跟盧方說了幾句恭喜加恭維的話,就只抿著嘴,很少說話。
陳副局長倒是問了不少的問題,然后又拿著照相機對著池塘拍照。盧方也沒有阻止。
陳副局長拍完照之后,又找到唐浩澤,問:“唐場長,這口塘大概能起多少蝦?”
唐浩澤心算了一下,說:“大概能起七萬斤左右。”
“這口塘我記得是十一畝的。”陳副局長聽到他說的數字,心中咋舌。灣州地區也有高位池,不過畝產通常是兩千斤左右,三千斤可就是豐收了,上了四千斤就是極少見的大豐收。“那畝產至少也是六千六百斤?”
“估摸這是這個數。”
而這個小塘場長竟然說這口塘的畝產能超過六千斤……這個產量報出來,怕是有人說是浮夸風了。
陳副局長又問:“那另外一口正在起捕的塘大概有多少?”
“那口塘是八畝半,養得沒這口好,大概能起四萬二三千斤左右。”
五千斤畝產?
還是養得不怎么好的?
陳副局長很想說唐浩澤是在吹牛。不過他剛才看著網中亂蹦的蝦,好像那也不夸張。這時他反而覺得夸張的不是蝦的畝產,而是這個年輕人。
陳副局長也沒對蝦的產量做出什么評價,而是說起唐浩澤之前寫的文章:“唐場長,上次你在《水產前沿》發表的兩篇文章,不少養殖戶朋友讀過后,感覺這凡納對蝦和東風螺都是很有養殖前景的品種。不少灣州地區的養殖戶朋友還打電話來我們局里咨詢,連一些外地的養殖戶也打了電話來。”
唐浩澤沒想到還有這事。他笑著說:“我那只是一些淺顯經驗,也是我在養殖過程中的一些總結。”
“正是這種實際操作的經驗才是最寶貴的。如今看來,這凡納對蝦確實更適合現在灣州地區養殖。不過很多養殖戶朋友技術水平不高,還需要更多的學習。我們市里正在準備在樂潭縣舉辦一期培訓班,主要培訓蝦苗技工,最后給會學員發放上崗證。不過同時組織一期對蝦養殖技術培訓班。不知道唐場長沒有時間,有時間的話還請你去給那些養殖戶朋友上一天課,給養殖戶朋友傳授這凡納對蝦的養殖經驗。”
聽到這個事情,唐浩澤倒是想起來這個培訓班了。
這個培訓班就是因為這對蝦病害爆發,蝦苗種質下降被認為是其中主要一個原因,于是省準備針對育苗場進行規范化管理,要求養殖場必須有生產資質。技術工人必須持證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