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澤說的也不無道理。既然他們的數量不夠,那就從服務質量抓起。別的同行是盡可能增加注冊用戶數量,而他們還要盡可能留住用戶。
沈亦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說:“沒什么事的話,我先送萌萌就回學校。有事電話聯系!”
“好!你們先走!”
沈亦收拾好東西,站起來走了兩步,遲疑了一下回頭問:“浩澤,你有沒想過融資?”
唐浩澤猛地抬頭看著他,說:“有人想融資我們公司?”
沈亦搖頭說:“我在網上收集了不少的信息,發現絕大部分的IT企業實際上都是得到融資后才發展起來的。因為那些企業不僅僅是得到了資金,還得到融資者的推廣渠道。”
他頓了一下又說:“我們國家的網絡是在九九年才真正開始發展的。我覺得那是受到美國網絡高速發展的影響,同時也國內倡導推動網絡環境建設。當年出現了大量的網站,國內業界對網絡企業還是很看好的。但美國網絡泡沫崩潰,讓投資者看清楚了網絡企業的本質,投資也變得理智。這導致只有同類網站中的佼佼者才能得到融資,絕大多數很快就無以為繼。”
唐浩澤笑了,說:“沈亦,資金方面,你暫時不用擔心。而且我們現在圈子網的經營理念還沒有完全確定,怎么說服比人投資。就算現在有人主動找我們融資,我也不會同意。”
“我就提個建議。”
“等條件合適,我會尋找融資的。”
唐浩澤知道沈亦的提議沒錯。正如沈亦說的,融資不僅能得到資金,還能到推廣資源。不一定是投資者本身的渠道,但是可以通過投資者的關系用更低廉的成本獲得那些宣傳去到和資源。
所以很多的網站在尋找融資的時候,除非是窮得揭不開鍋了,不然不會尋找個人融資。就算是接受個人融資也會考慮這個人的能量。
而最好的融資對象,自然是那些風投公司。實力比較強的風投公司會投資很多企業。那些企業擁有大量的宣傳渠道,風投公司都可以出面讓這些企業之間加強合作。
風投公司甚至可以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無形資助。
不過,唐浩澤想的更多的,不是該找什么樣的投資者,甚至沒想是否該融資。
這是沈亦第一次跟他提出公司決定公司命運的建議。沈亦這時應該是已經真的將自己當作圈子網的所有人之一了。
那是好事!
唐浩澤看過網站的后臺數據。這幾天的數據依然在平穩增加,平均每天增加三萬多的新注冊用戶。目前網站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九十多萬。
這個數據這個時間段里,其實已經相當好了。
全國的網民才多少?沒有實名制之前,誰也統計不出來。但絕對不會超過一億。在這種情況下,圈子網不到四個月時間就積累一百九十萬的用戶群體,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過,這51JOB也是任性,他只是一個打算弄一個噱頭。結果對方就真的去做了。
他網上搜索“網絡招聘會”。
出來的第一個個網站自然不是圈子網。甚至不適51JOB。而是有報道的媒體。
媒體夸得很厲害。而且還列上了一些“不愿透露身份”的高層透露的數字。說什么至少有十萬求職者獲得面試機會。
如果是真的,短短七天時間,這個數字確實很瘋狂的。
但唐浩澤是不信的!
因為對方的網站根本沒有統計的渠道。這個數字連估計的依據都沒。
但有一個數據卻是可以統計的:七天內企業新增的招聘職位高達三十萬個。
這個數字也非常了不起。
這時在網絡招聘的職位,通常是需要條件比較高的。因為農民工基本是不會上網的——不管年紀大小。
可以說,那些招聘的職位都是針對學歷比較高,甚至主要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職位。
而今年,全國畢業的高校生也不過幾十萬而已。
對方的那些數據,他覺得自己大概也是能利用得上的吧?!
這個時候,應該還沒出現水軍這種垃圾信息傳播者群體。但他或許可以另外想一個辦法,借勢宣傳一下圈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