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班,沈亦沒有等到藍人的回復。而唐浩澤終于找到了他計劃中電子公司的管理人。
唐浩澤在相當簡陋的電子研究所見到了這個叫做鮑仲喜的中年人。
鮑仲喜四十出頭,獵頭公司給唐浩澤的資料中顯示。這個中年人是三個月之前以為老父親重病而辭職的。
他見到唐浩澤后第一句話就是:“唐總,我之前和華為簽有競業協議,在離職后兩年內如果在其它電子企業工作,需要賠償華為五十萬。我現在從華為離職不過半年。”
“能讓華為簽訂那樣協議的人,我想就是我需要的人。”這一點,獵頭公司給出的資料有明確點明。對于競業協議的法律規定是,通常是能接觸到相關核心產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才需要簽的。
“還有,我同時簽訂了保密協議!”
唐浩澤笑著說:“我沒想過要竊取華為的商業機密,我需要的只是你的管理經驗!鮑先生,你能談談自己國內手機行業有什么看法。”
“一個字,亂!”既然唐浩澤說不在意那些協議,鮑仲喜知道要開始面試了。他打醒精神,說。“這源于中國移動通訊市場的突然開放和壯大。在此之前中國任何基礎,大量國外廠商進入國內。而國內也突然出現大量的手機制造商。國產手機實際上是國外技術,國產手機處于低端。但在長遠來說,中國手機市場,肯定會以國產為主,而且必然是一大數強的局面。包括中國品牌在內,大量手機品牌將會被排擠出市場之外。”
唐浩澤緊接著問:“那你覺得未來誰會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老大?波導?”
“波導不行。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不行。”鮑仲喜搖頭,說。“波導雖然占據中國手機銷售市場的最大份額,但它有先天的缺陷。沒有自己的技術體系,而且過度注重開發市場而忽略的自主研發。或者說,他們是自己的研發進度跟不上,不得不放棄自己開發的研究。現在是手機銷售的暴利時期,它還能維持現在的好日子。一旦利潤下降,它依靠引進技術和零件的路子,注定它再無法研發自己的高端機。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唐浩澤雖然只是問了兩個問題,但心中已經決定聘用這個中年人。
他最后問了一個問題:“如果鮑先生管理一家手機制造企業,你覺得應當如何運作?”
“我認為應當以三個方面著手:強有力的領導層,堅持不懈的技術開發體系,執行力強的中層管理者。”
領導層和管理者,鮑仲喜說得四平八穩,唐浩澤沒有太大的驚喜。
但是在技術開發方面,鮑仲喜的說法卻迎合了唐浩澤的心思:“我們中國在手機軟件和硬件方面的研究都落后于外國。所以我們的研究不能跟隨國外的研究方向,必須要有前瞻性。哪怕付出成本再大,也要在不斷引進技術的過程中,盡快吃透并且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追上國外企業的步子,和他們進行競爭。如果總是亦步亦趨,我們沒有技術基礎,在代級升級時,企業就會出現進退兩難的境地。”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有目的性地引進技術生產手機,同時補全企業的技術基礎。并且將所得利潤投入到以引進技術為基礎研究自己的技術的戰略。最好是堅持不懈投資研究下一個代級的產品。只有那樣才有可能在手機技術升級后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并且具備和國外企業競爭的實力。”
唐浩澤聽到這個回答,當即伸出手說:“鮑先生,歡迎你加入麒麟電子科技公司。”
“謝謝!”
“請問你對待遇方面有什么要求?”
“我想聽聽唐總的給出什么條件。”
唐浩澤想了一下,說:“年薪三十萬,你可以自行組建管理團隊。我可以給你公司8%的期權,可以在合同上注明,當如果公司自主研發出自己的新一代手機品牌時,你可以用一元的代價獲得那些股票。”
期權在中國還是比較新鮮的事務。這讓鮑仲喜體會到唐浩澤誠意和看重。但唐浩澤的條件,也讓他知道,需要做出成績才能算是成功。而他沒可能做無米之炊:“唐總,謝謝!你給出的待遇,我非常滿意。不過我還想知道唐總對我們麒麟科技,有什么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