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路上,車子開得并不算快。車窗外的池塘還在開著增氧機。
唐浩澤調下車窗,聽到嘩嘩的水聲,還有增氧機打起的水花在陽光下帶著淡淡的顏色。
他關上車窗,回頭問:“盧叔,這些池塘已經放苗了?”
“養著過冬蝦。”
“養著蝦,這水很不錯啊!”高密度養蝦的水最多保持六十天的鮮活,以后的水藻類是比較少的。但他看到的水是帶著黃綠色的。而現在過年都已經有四十多天了。這水確實很不錯。
盧方笑著說:“主要是換水換得勤。”這里的池塘,每兩到三口就配備一口蓄水池。換水也就有了保證。養石斑魚和養蝦是兩個概念,石斑魚對水質的要求相當的高。“到時候石斑魚和蝦可以一起起捕。”
唐浩澤越看到了,這些池塘有不少的網箱,那肯定是養了石斑魚的。
而且這些池塘也不算是高位池,最多就是有水泥護坡的泥塘而已。他看到一些池塘的水泥護坡已經有崩缺了。想來那些都是老塘。
這時正是海上漲潮的時間,車子沿著一條五六米寬的進水渠一直開到了管理區域。
這個養殖基地的管理人員看老板來了,自然不會怠慢。見到唐浩澤,更像是見到了大領導似的拘謹。盧方看他們拘謹,就帶著唐浩澤去后面的育苗場。
唐浩澤發現這個育苗場其實也很大。里面有一個石斑魚育苗場,一個蝦苗場和兩個專門用于做海神廟的育苗車間。
其它車間,都不是盧方的目標。他帶著唐浩澤來到做海參的車間。外面,老劉已經在車間只玩等著了。
唐浩澤進去后,發現車間里的氣溫并不比外面高多少。這與其它的水產養殖車間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里面竟然有好幾臺的大功率立式空調。
他這才想起剛才看著車間外墻就覺得有些不對。這個車間是隔熱的。
不過他也大概明白了。
海參的產卵的氣溫要求不會很高。這里也應當是將氣溫調控成合適的環境,水溫自然也差不多。
唐浩澤看著育苗池中已經孵化出來但還沒附著的幼體。打一燒杯上來能在水里看到密密麻麻的。
老劉介紹說:“這些幼體已經順利過渡到原腸期。現在處于小耳狀幼體,已經完成了第一個變態期。這個變態期的存活率相當高。后面還有兩次變態。希望這次的最終成活率能達到1%。”
1%,這似乎很低的成活率,但實際上那很不低了。
要知道,一對海參一次能產五百萬的卵。自然環境下,如果受精卵能有萬分之一能長成到稚參就算不錯了。
唐浩澤現在還記得一些海參養殖的數據,他一邊著老劉的介紹,偶爾也問上幾句。老劉都能對他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說明老劉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最后他們去了另外一個車間,那是海參親本的車間。
唐浩澤在水池中看到池底有一些藻類。還有一些看起來明顯要短一些的海參。他有些不解。
還是盧方笑著給他解惑:“因為國內沿海很很難捉到適合的海參。老劉想到了一個辦法用來培養更多的海參。只要將海參按照一定部位切成幾塊,以后就能慢慢長成三只海參。”
老劉也解釋了幾句。
唐浩澤知道海參可以無性繁殖。不過具體怎么做真的不知道。老劉告訴他,只要切開的海參帶著升殖腔組織,海參塊就有可能重新長成一頭完整的海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