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澤心里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不能怪莊誠。莊誠雖然做了幾年的水產養殖,但對一些轉業方面的東西,未必那么容易理解。
他也不解釋了,說:“明天開始,石斑魚投喂量,按照魚總體重的10%左右。半個月后再慢慢調成到5%左右。到了秋天,也就是九月到十一月,投喂量可以占6%到8%之間。”
莊誠對老板的養殖技術是很信服的。特別是到現在為止,全世界養蝦都沒人能超過唐浩澤的畝產記錄。當年這老板養蝦,可是100%成功,畝產最低的一口塘也有六千多斤。那么多池塘產量都那么高,那絕對不是運氣。
現在老板說要分時段增加投餌量,那就增加好了。現在不明白,就先做,邊做邊理解。
唐浩澤對莊誠還是基本滿意的。但是唐浩澤也讓莊誠來管理一個試驗性的養殖模式,確實是為難他了。
唐浩澤知道自己不能如以前那樣天天守在這養殖場里。養殖場的平常遇到的問題,很難及時發現并且總結。僅僅靠那些養殖工人制作的養殖記錄,塘尾養殖場就算是成功了也未必能得出一個的敢于推廣的養殖模式。
唐浩澤看著忙著去吩咐工人莊誠,心里微微搖頭。看來他需要找一個科班出身,并且有一定的養殖經驗的人來負責總結才行。
在水產方面,班科出身的技術員一開始,并不一定比自己摸索出來的文盲養殖戶強。
但不管是什么行業,科班出身的人強就強在對自己所學領域有更深的了解,對一些細微處的變化更敏感,更善于總結。
而莊誠不可謂不好學,就是基礎差了一些,在他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水產養殖理論之前,很難做到舉一反三。
唐浩強那么好學,自己看了不少的書,還一邊養殖,一邊帶著問題去海大聽了三年的課,常常和海大的教授進行討論。現在才真正成為水產養殖方便的專家。
而莊誠的好學,最多就是聽到別人說了什么,不懂的會很虛心去詢問學動。但那是一種被動的學習。
莊誠可以作為一個養殖場的場長,卻不能成為一個技術員,原因就是在此。
唐浩澤考慮了養殖場負責生產的技術人員,最后還是搖頭了。這個技術員是廣州水專畢業的,是實操能力不錯,但理論方面的基礎并不牢固。
理論方面不牢固,對于一個水產養殖技術員來說,其實也是非常大的缺陷。基礎理論不強,就不敢創新,不敢嘗試,對養殖水體和養殖動物的漸變沒有足夠的重視和敏感。
不過這兩個場長,他還是挺滿意的。至少人家兢兢業業,而且執行能力強,也有一定的水準。只是還達不到他的要求而已。
養殖場的管理還需要補強!
他想了一會,想起了一個人。他想起那天在“母校”見到的那“老同學”。
那位老同學是結合生產做研究的,做這種試驗性的養殖模式正適合,只是這才一年的時間不到,他比剛畢業時提高了多少?
唐浩澤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找盧方,請他派兩個在養殖試驗方面有經驗的人道塘尾養殖場。
對他這個要求,盧方當然不會拒絕。塘尾養殖場正在試驗的模式,是為了日后養海參做的試驗。派兩個人去海峰集團不會有什么損失,現在有經驗了,日后挖自己的墻角去養殖海參。
正合適!
而唐浩澤也和唐浩強提了一下青石斑有兩個胃飽滿度高峰的事,讓他自己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