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路看過后面的自耕區,還有幾口池塘。最后是一個養豬場。這個養豬場的面積不算很大,但是有一百畝大小,養殖了四千多頭豬。
唐浩澤說:“這里每天殺大概十二頭豬。這些豬的豬糞被送到另外一個地方烘干,作為有機肥的原料之一,用于耕種區。而池塘養殖的魚類也銷售,不過是看訂單起捕宰殺,訂單送貨。”
鄧小權看了這個生產區,覺得這樣直接產銷結合另帶做廣告的模式確實非常不錯。在這方面要比無土栽培蔬菜要好,但相對工廠化無土栽培蔬菜模式不足的地方是對土地的利用率要低得多。
這也給他一個啟示。
如果恒遠要做無土栽培蔬菜,每天出產的老菜葉肯定更多,這些東西也應當可以利用。
至于養殖什么,他還需要再考慮。
唐浩澤又帶他去參觀農家樂的控制系統,最后參觀網絡銷售平臺得運作情況。
從網路銷售管理室出來后,鄧小權一邊走著一邊問:“我剛才看到你這個平臺雖然恒遠現在用的完全一樣,但是銷客戶的分類有些不一樣。”
唐浩澤搖頭說:“其實沒差。就是說法不一樣。主要是我們是送貨上門,同時記錄經常是自取或者經常需要送貨上門的客戶進行分類。而送貨上門的客戶,大概是在哪個時間段要求送上門。有些是通常是要求晚上送,有些是通常要求剛到下班時間送。這就大概能分清哪些用戶買了這菜是打算明天吃,哪些是打算當天吃。”
他頓了一下,繼續說:“我們這里的蔬菜和肉食每天都會有部分送到的灣州的配送中心儲存,可以將部分儲存的產品根據對方的需要進行配送,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那如果賣不掉的產品,你是怎么處理的?”
“蔬菜會拉回來喂豬。肉類的話,會加工成碎肉。那些都是冰凍的豬肉,通常是冰凍了四十八小時之后就要求打碎做成肉丸銷售,或者是直接賣給小吃店做成包子或者其它小吃。”
鄧小權想了一會,說:“我想看看你們的配送中心。”
唐浩澤看了一下時間,發現時間還早,就說:“我們現在過去正好。”
他說著撥打了盧夢的電話,說明自己要和鄧小權去灣州:“我們中午就能回來。你們玩累了,就現在農家樂等我們。”
之后,唐浩澤一行三輛車開往灣州。
在路上,正好有一趟輕軌從樂譚方向開出他很快就越過了他們,想灣州方向駛去。
鄧小權看著輕軌的消失了,說:“這輕軌還挺快。時速多少?”
“設計時速是兩百公里,但實際運營最高時速是一百七。”
“那也很快了。”
唐浩澤笑著說:“比我之前想的要快一些。但不快不行。”
建這輕軌不僅僅是為了方便交通,而是讓灣州成為兩省三市的商業中心。如果不夠快,怎么將周邊的人拉到灣州消費?不過這時速比他最初的設想還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