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城市周邊的菜農其實都是挺有錢的。別小看那些身上穿著沾了泥水衣服、挑著籮筐的人,他們很有可能是銀行的VIP客戶。
可見農業做好了利潤其實還是挺大。
但現在的問題是,他需要圈地才能做農業。當然,如果是做農業,他想要圈地并不難。難的是在中國能種地的地方,基本就沒有空著的了。
唐浩澤建議他找那些半荒漠化的地方。那確實是最容易拿到地的地方,而且成本會非常低。
趙陽心想著,就算在山區里找農民流轉山地,不說每年的租金就是一筆錢成本,再說那樣的地大概早被人占了先。他也可以找些軟柿子使一些小手段將地拿到。但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子爺,就算拿到那樣的地也要花費一定的成本。
再有就是容易鬧出大糾紛。
他一個朋友在南方曾經打算承包一片山林,結果和當地政府談好之后,當地人卻要求他開一條水泥路進去,要不然不準車子經過他們村子。山里人可能淳樸,但也可能蠻橫。他朋友一個外地人,道理說不通,又不敢硬來。
他的朋友說,如果要開一條水泥路到他的林區,開山鋪路成本至少要三千萬。而靠那片山林他十年也賺不回來。現在只能交給當地政府和當地人在那里扯皮。
而半荒漠地區人口少,土地流轉成本肯定很低。有些地方的土地的使用權甚至國家或者集體。拿到那些地的成本近乎無。
但是,他想要在半荒漠地區種地,不管是什么技術都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大西北的地確實很多,我要拿地也不難。不過那里水少,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
唐浩澤卻不認為的那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打井。中國的土地地下水資源其實很豐富。美國人能在半干旱地區打幾百米深的井用來種田。我們在技術上也做得到。至于打井的成本,土地流轉方面解約的成本就能省下來來了。”
“打一口深井要多少成本?”
“這個可能要咨詢專業的人。不過在灣州地區,打一口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淡水井需要八萬左右的成本。”
“那么說,我們需要找地下水豐富的地方?”
“地下水分成兩種,一種是潛水,埋藏深度通常比較潛,而且同意天然補給。而另外一種是承壓水。承壓水埋藏深,但可能是咸水或者半咸水。”
唐浩澤感覺喉嚨有點干了,喝了一口茶繼續說:“在高山附近應該能找到含有淡水承壓水的地區。其實也已建小型的淡化廠。但不管是用那種方式,都只能做節水型農業。”
趙陽很是琢磨一陣,說:“反季節蔬菜價格比較高,做大棚蔬菜價格應該不錯。”
唐浩澤笑著說:“反季節水果會更貴。智能溫棚可以控制溫度,在防病方面更好處理。田間管理也可以考慮自動化。完全可以讓水果提前或者是延后上市。現在也許有保鮮水果,但新鮮水果的價格肯定要比那些保險后催熟的水果價格好。”
上輩子他經常吃到表面紅彤彤卻半點也不甜的蘋果。那些就是還沒成熟就采摘了保存,等銷售之前再催熟的,甜度很低。那樣的蘋果買到了就只能是自認倒霉。
所以唐浩澤覺得反季節水果和當初反季節蔬菜剛出來時一樣大有可為。
但是種植水果需要兩三年才能開始到達盛果期,投資回收周期太長。所以他還是建議要種植一部分的蔬菜,那樣可以盡可能維持賬目基本平衡,保證整個種植園的正常運轉,而不需要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
趙陽對唐浩澤建議雖然不算非常看好,但也心動了。
中國人口多,不管是蔬菜還是水果,需求量肯定會越來越高,而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新鮮水果,肯定也樂意花費更高的價格買。
唐浩澤有建議先對溫棚做一些了解,比如在中國北方和國外溫棚農業技術最好的國家參觀學習一下:“看過之后心里才有底。如果你覺得可行,又想分散風險,可以找恒遠的鄧小權。恒遠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也有資金可以和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