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紫府洲攻伐龍族的時候,應龍也參與其中,可見龍族在他心中的地位。敖沂這么說,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也有可能是她的推脫之詞,畢竟同殿為臣無數年,又都是龍族,連龍鳳大仇現在都漸漸消散了,沒道理同為龍族還這么記仇。畢竟當時打壓應龍的老龍們大多作古了。”
帝鴻雖然不甘心,但敖沂這般說,他也無法強逼,只好暫時按下心思,尋思新的利益關系,來拉攏更多的盟友。
伏羲和孔丘進入太極殿,行禮之后,說明來意。
雕刻著盤古開天、萬靈朝拜、九龍盤繞之象的龍椅之上,一道黑白渾成、兩儀交錯的原始祖炁聚散不定,杳杳冥冥、無形無相,代表著道之起始,法之源頭。
隔著陛階下垂落的五色珠簾,即便以伏羲的修為,也難以看到團祖炁的變化規律,只能感知到玄妙莫測的道韻和義理擴散,即便看不懂,和自己虛修法則也不相同,但萬法殊途同歸,到了高等境界,一法遍含一切法,仍讓伏羲大道交感,智慧閃耀,一瞬間領悟許多道之玄妙,仿佛以往無可捉摸,不可望不可即的道明明白白的展現在自己面前。
這時他也終于能理解諸圣爭先恐后,在明巒極圣天開辟道場的行為,換做是他,也絕對會第一時間做同樣的事。
“朕當時將鯤鵬的鴻蒙紫氣賜給孔丘之時就說過,你二人不管誰成圣,都可自決。既然已經確定是孔丘成圣,朕自當成全。”
當年后土斬斷鴻蒙紫氣,目的是為了削弱天道圣人的力量,畢竟論實力,三位至人仍不及一位圣人。
而這三尊至人也的確給東王公帶來了巨大收獲,先是換來伏羲自稱天子,開啟人族封禪泰山,向天稱臣的古老祭祀儀式,讓東王公從天道手中竊取了部分人道權柄,從而完成一系列大計,得到龐大的人族氣運,修為節節攀升。
后來鯤鵬、冥河對他也多有幫助,要是沒有這三道鴻蒙紫氣,他未必有今天的成就。
如今連天道都被自己執掌了,天道圣人自然不在話下,三道鴻蒙紫氣各自完成使命,因果糾纏之下,也是時候再度圓滿了。
“多謝陛下成全!”
伏羲和孔丘心中一定,就見伏羲頭頂無聲無息的浮起一道紫氣,然后落入孔丘靈臺之中,只是他此時沒有混元道果,故而后兩道紫氣融合后,無法和第一道成就至人的紫氣融合。
“孔丘,你前世史皇氏倉頡是天庭史官,而你又執筆寫春秋,以史為鑒,褒貶臧否,使亂臣賊子懼。這天庭史官之位,朕仍希望由你擔任!”
孔丘道:“陛下但有所命,丘無不應。丘即刻便讓善尸倉頡上天,完善天庭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