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東王公贊許一聲,又道:“孔丘,你儒家講究天、地、君、親、師,是人一生中必須尊崇、服從者。這五者之中,朕獨占其四,而人族只占一個‘親’。所謂君子直道而行,你既開創儒學,當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坦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朕今問你,在人族和朕之間,孰為重?”
“這……”
孔丘和伏羲同時眼皮一跳,沒想到天帝陛下問出這樣敏感的問題,直擊本心。這可不好回答,一個不慎,可能后果就很嚴重。
“不要遲疑,遵循本心。你當知道,任何謊言對朕都毫無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忠于自己的族群,這并不是罪。你不用擔心會惹怒了朕,這點度量,朕還是有的。”
“是!”孔丘看了伏羲一眼,表情沉靜,語氣堅定道:“在陛下和人族之間,臣忠于陛下。在人族和臣之間,臣忠于人族。”
“和禹一樣的答案,不過原因不同。”東王公語氣淡淡,聽不出喜怒:“禹忠于朕,一方面是朕一手栽培提拔了他,一方面也是大勢裹挾。而你忠于朕是發自本心,但更深一層來說,其實忠于的是自己的道。”
“甚好,甚好!朕希望儒家學問能一直是這種真摯的,積極的狀態,弘揚君子儒。而不是虛偽的,迂腐的,蠅營狗茍的小人儒。”
“如果你心中忠于的是人族,或者只忠于自己的利益,說明你之儒學,如諸子百家一般,不過是你達成目的的工具,非是心之所向、道之所在,而踐行不輟。”
“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儒家和法家之外,都是眾仙家為了在人族大運中分一杯羹而開創,目的不純、道之不存,非是踐行己道,故有其形而無其神,故難以包容承載人道。只有你我,當時開創學派之時,記憶未復,乃遵循本心而行,實則正是道之所系。”
“朕之所問,非是為難你,實則是問你之道心,是非和儒家精神一致。所謂的浩然之氣,是否真的至大至剛,純粹浩瀚。”
孔丘額頭上大汗淋漓,無聲無息之間經過了一場考驗,或許關乎到自己能否順利成圣,所幸自己過關了。
果然,只聽得天帝的聲音又傳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你表里如一,坦坦蕩蕩,踐行著儒家提倡、堅守的道,是真正的君子儒。這樣的儒學,倒也有資格與法家并列。”
“朕也相信,忠于自己道的人,一定不會容許自己的道所延伸的理念,被扭曲敗壞。”
伏羲心神一松,既松了口氣,又隱隱失落,如打翻五味瓶一般,情緒復雜。
孔丘踐行自己的道,忠于自己的道,毫不動搖,在人族和天帝陛下之間遵循己道選擇了后者,讓他這人皇產生失落感。
但正因他忠于自己的道,豪無虛偽,體現出真正的儒家精神,才在天帝這里過了一關,打通了后續成圣之途中最難的一個關節,讓伏羲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