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野上下皆“風聲鶴唳,”因為涼國,被當今天子看作是掣肘燕晉兩國之戰略盟友,如今居然叛變了。
朝廷領軍將軍,童縣侯,得兵符領二十萬大軍前往涼國助其平定秦戎,可誰知先鋒部隊甫一進入秦川地界,便遭到埋伏,損失慘重,長安校尉亦在此處身死。
廟堂之上,戰報傳來的消息讓人震驚不已,那場戰役直接導致入涼關口的失守。堂堂大周三千精銳士卒僅僅依靠勇力,勉強撤了回來,短短半個時辰,十之去七。而對方還只有兩千余人,最后還剩下兩百余人。
等到長官再次派兵想去奪回關口時,已然是大勢去矣了。
涼關關外,是左都中郎將柳倓負責都統的軍團,軍團核‘甲卒’步兵二萬,弓弩手五千,破城部隊二千,‘鐵顱’騎兵一萬。從人到馬皆負重騎,位列分明,人馬俱靜,只有大風吹動纛旗呼呼作響之聲。
在虛數三萬大軍的前方,坐在高馬上眺望關門的,就是被朝野上下褒貶評論的左都中郎將柳倓,在最初的時候,就連晉王都夸贊他是將軍之才。
雖然這位柳將軍戰功顯赫,但后來卻因為與貴胄士卿們素來不對付,屢屢受到彈劾...所以止步于中郎將。
而這位只想為國效忠的柳將軍從來不覺得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地方,只要有仗打,軍功,黃白之物都可以不要。
柳倓前方不遠處,正是那剛剛結束這場武關之戰的士卒,一個個臉上血跡斑斑,身上鎧甲皆已損壞,明顯是剛剛這場戰斗存活者。
領頭者拖著臃腫如豬一般的身材,愈發顯得猙獰。
柳倓與身旁幾騎策馬而出,對面的殘余歸來的幾百士卒齊聲下跪:“罪卒參見將軍。”
這位戰功赫赫卻無實名的“將軍”向前方眾人做了一個軍中手勢,示意眾人不必行禮。
然后他咧了咧嘴笑言道:
“諸位是我軍之先鋒,探明敵情以供我等應對之法,如此怎么能說是罪過?”說著他向前一步,做了一個虛扶的手勢。“我們誰也不知道涼國會叛...領軍將軍沒說,探子們也沒說...看來這件事情他們籌劃已久了。”
“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因為我們此時面對的不再是游行大漠,只有一身蠻力的秦戎...而是有著與我們一樣,有著文明,有著信仰,有著學識涵養的整個國度。”柳倓站起身來,向眾人開口朗言道。“涼國國境一定險峻重重...我們此番貿然入局,恐難身退。”
“柳將軍的意思是?”坐中有一將站了出來,沖柳倓抱拳,然后問道。
“我先想聽聽諸位的意見。”柳倓并沒有正面回答那位將領的話,而是拋出一個問題,然后再向那位提問的將領說道。“伯德,就從你先開始。”
“我認為此時應回函入洛,增添援兵,而我們便在此處駐扎,嚴密監視敵人的一舉一動。”那被稱作伯德的將領半跪抱拳,回答柳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