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三十二支隊伍,一百六十個人的水平,按照劉能的說法,除了個別幾個能看的,其他人的水平真的是一塌糊涂。
國外是有一些經驗的,那些rts職業選手,在剛一接觸到dota的時候,也是各種不適應。但是當意識到這種moba游戲表現出來很具有統治力的電競玩法之后,意識到這款游戲,絕對會成為未來幾年主要的電競賽事項目之一。
即便相關的聯賽還沒有正式組建起來,但是小規模的賽事都在興起。
亞伯沒說話,的確沒有那種大一統的電競賽事,可是這種小規模賽事卻也不斷的鍛煉和磨合一些電競隊伍。
國內就沒有這種環境了,絕大多數人,對于電競的概念都不清楚。這一百六十多個人,已經是報名參賽人中的佼佼者了,可是還是有很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才是電競,怎么去玩電競。
他們的電競方式,就是無腦的沖殺。即便是這一百多人中,也有不少人是真的憑著運氣的成分才能走到現在。
短短兩個月的訓練,劉能是不太清楚,這些人究竟對于電競了解了多少,但是至少,讓他們對于電競這種“體育競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然后是意識、配合、基礎流派,都一系列的培訓課程。這些前前后后大概教了一個月的時間,是劉能讓林海霞和幾個項目組內的人給他們在講解,從設計層面給他們解剖這款游戲。
一個月之后,是上機實訓。
畢竟理論和實踐是要結合起來才行。
第二個月的時間,主要是訓練他們的配合,然后形成自己比較獨特的打法和配合。
五個人是一個團隊,個人的打法自然各方有不同,但是都應該要和團隊相互配合。有些時候回削弱自己打法的某些特點,也可能是團隊因為某個人的打法特點做集體的配合。這段時間是磨合期,逐漸的形成各種風格的團隊打法,也讓個人的打法更具有特色。
在實戰的時候,最開始是人機對戰。劉能專門負責調整了機器的AI,并且加強了電腦人的實力。后半程則是人人對戰。
在完全匿名的情況下,隨機匹配,從概率論上來說,幾乎所有的戰隊都會有機會和其余的三十一支隊伍撞上,然后來一場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游戲。
這樣兩個月下來,幾百堂課和幾百場實戰,讓他們都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這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劉能的想法,兩年的時間把國內的電競隊伍給鍛煉出來;而留給國外的時間,第一年讓他們自己摸索,第二年會讓亞伯領個頭把電競賽事給組織起來,然后開始正式啟用dota2。
第三年開始,國內外依舊還是會各自舉辦自己的聯賽,但是會相應的舉辦一些友誼賽,讓這些國內外的戰隊都互相熟悉一下。第四年,正式開啟全球聯賽。那時候,才是dota電競的正式展開。
不過在那時候之前,劉能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