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他的青銅作品,有自己的特點。這也是為什么,他在國外發展順利的原因。
恰好這個學生,也清楚段囂的一點作品的風格特點。
比如說,喜歡鑄成作品之后,故意腐蝕青銅的表面,營造出坑坑洼洼,比較粗糙的表面。不管是人物雕塑,還是動物、植物雕塑,基本都是這樣處理。
也不知道,段囂基于什么心理,才這樣處理青銅作品。或許是為了藝術,或許是為了標新立異,或者是為了防偽……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段囂成功了,讓鞏固了大家的印象。一提到他的作品,第一反應就是糙。
眼前的作品,也糙。
問題是那個學生,伸手觸摸了造像,卻發現這雕塑的糙,并不是腐蝕出來的,而是鑄造的時候,自然遺留的痕跡。
沒有打磨、拋光,處理細節。
學生繞行,從不同的角度,打量著雕像。冷不防,他腳步一停,咦了一聲。
“我知道,為什么有人覺得,這雕像是抄襲段囂了。”
那個學生輕聲道:“之前幾天,段囂的青銅作品,人生的旅途,在宏桂商城展出,我也去看過。”
“那件作品重點表達的情感應該是,人生在旅途中,經歷的痛苦、掙扎、艱辛,會在身體中清晰反饋,所以那作品的造型,才會那么的夸張,脫離了形體。”
學生娓娓道:“但是這件作品卻不同,青銅雕像的體形很標準,肌肉非常緊張,以至于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
“不過從緊鎖的眉頭,以及要擰成麻繩似的五官,也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痛苦,這樣的面部表情,倒是與人生的旅途,如出一轍。”
學生揣測道:“或許就是這個原因,這件作品才有抄襲的嫌疑。但是……轉折來了,我要說但是……”
學生回頭,看向了鄧少英:“院長,我有點感覺了,似乎這件青銅作品,傳遞出來的情感,似乎比人生的旅途,更加的豐富啊。”
“哈哈!”
鄧少英頓時大笑,語氣也有幾分欣慰:“還好,眼沒瞎,有救。”
“……”
學生訕笑,摸摸頭,我忍。
“繼續呀。”
鄧少英催促道:“分析一下,為什么你覺得,眼前這件雕塑,感情更豐富呀?”
“呃。”
學生一怔,隨即連忙道:“我覺得,段囂的作品,在表達作品情感的時候,太刻意了。他通過夸張的手段,塑造了夸張的體形,喜歡的人或許覺得,他造型大膽,具體沖擊力。不喜歡的人,卻可以認為,他劍走偏鋒,造型太極端,不討喜。
“相比之下,還是眼前這作品,形態比較自然。”
學生評點道:“最重要的是,雕塑人物的五官情緒,那是內斂的,深沉的,含蓄的,更符合大眾、主流的審美情趣。”
“夸張的造型,或許有視覺沖擊力。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卻覺得對比之下,以正常手段去塑造的青銅作品,反而更耐看。”
學生奇怪道:“但是真讓我分析其中的一二三四,我也分析不出什么花樣來,只是單純的覺得,這件雕塑很……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