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是在XX縣的安置現場,這里本是一個小的安置所,短短一天時間,它多安置了近兩萬名的災民,這一切,皆源自于一個愛心援助車隊的到來。”
沒有明顯標識,單這一點,就讓很多看問題喜歡挑毛病的觀眾產生了好感,這類人一般都有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不喜歡成為捆綁宣傳的觀眾,看電影電視劇對里面的植入廣告都充滿了抗拒感。
類似的事件,誰要是在里面找一些畫面感,那肯定會在網絡上成為眾多人口伐筆誅的對象。
一百多臺車的規模,物資貴重的規模,都讓人眼前一亮,從帳篷到毛毯被褥,從食物到生活必需品,這里面沒有普通的礦泉水,水是最主要的物資,但在這個車隊里,顯然人家的量還搭配著高級的質,都是送來普通食物和水解決燃眉之急的物資,那之后呢?還是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搭起來的家嗎?還是吃一點熱湯方便面就覺得滿滿暖意的安置所嗎?
幾百元的戶外野炊灶具,一下子就是數千套,即便做不到家家戶戶能夠燒點熱水煮飯熬湯,兩家用一套還是可以做到的。
畫面很快,畢竟是新聞聯播,根本不會給更多的時間,在畫面的最后,對準了正在做志愿者的一眾壹加壹藝人,最后,記者還是到了周樂的身前,舉著話筒對他進行采訪:“周樂你好,我們剛剛得知,整個車隊是壹加壹公司組織的愛心援助車隊,里面的物資都是急需品,感謝你和你的公司為災區民眾做出的貢獻。”
周樂只是笑了笑,也沒有抬頭去看鏡頭,他知道這一波宣傳力度大,隨之而來的也必然是會有人對自己詬病,當時狀態的他也確實不想要接受采訪,直接拒絕了,可面對著直接舉著機器過來的朝廷一臺記者,即便不愿意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回答了一下:“應該的,應該的。”
簡單的回復了兩句,他就轉身繼續幫不懂搭帳篷的災民,繼續他進行了十幾個小時的重復工作,搭帳篷、教大家使用一些野外裝備和炊具,幫助他們更快的適應短暫的災民生活。
“周樂,你上新聞聯播了!”
迷迷糊糊之間,車到了酒店,剛睜開眼睛就聽到了旁人帶有興奮的祝賀聲音,在他后面坐著的武京,將手機遞到他的面前,里面是剛剛結束的新聞聯播視頻片段。
這一小段新聞的最后,附有記者給予壹加壹的評價。
一個遠景鏡頭緩緩的掃過去,嶄新的中小帳篷擺滿了安置所。
“初步統計,壹加壹公司這一次的愛心援助行動,提供超過了5000萬元的物資,讓幾萬人不需要風吹雨淋,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感謝這樣的愛心企業,感謝所有在這里為災區做出貢獻的志愿者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再大的災難,都擊倒不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