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那么多成績的演員,他到底憑什么能夠拿到2000萬片酬俱樂部的門票?
《小丑》的成績是用來打臉那些詬病者的,這里則是宣傳這個男人到底有多么高的熱度。
看看直播人數,看看短時間內所造成的影響,看看周樂以小丑模樣出現在現場之后的網絡熱議,華夏方面買來直播的版權,結果就是從直播開始,彈幕鋪滿整個屏幕,你只要開啟彈幕,就不要妄想去看到任何畫面,整個屏幕全部被密密麻麻的彈幕給多重覆蓋。
無論是壹加壹還是周樂,都沒有辦法去跟所有的觀眾說:“對不起,可能《小丑》無法在國內上映了。”
他們只能是順其自然,先在北美上映,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說,看不到的華夏觀眾,能爭取來網絡付費直播,也算是給大家一個足以交代過去的交代。
一直都有人說,人氣流量不長久。
周樂詮釋的不光是人氣流量,在這之上,加諸實力,那人氣流量的影響力會成倍的擴散。
一場德撲這樣面對大市場而言小眾的游戲直播,沒有過多的宣傳,提前幾個小時預告,然后直播開始不到二十分鐘,還只是現場嘉賓入場,各路的娛樂媒體在網絡上就已經開始對這件事進行瘋狂的報導。
無論是華納還是壹加壹,都沒有給任何媒體宣傳費用,更沒有投入任何宣傳費用,只是周樂一個人的人氣,就撐起了《小丑》臨上映前的最佳宣傳效果。
以往的宣傳,幾千萬美元砸下去,會有什么效果呢?大數據還是方方面面的效果一對比,似乎也并沒有比現在好多少,效果差不多。
在柏林拿獎,這是影片上映前最好的宣傳渠道,一部漫改商業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獎,主演又是最為炙手可熱的明星,這部電影提前上映不單單是為了拿獎后的最好效果,也有多數觀眾對它期待值所帶來的衍生變化。
周樂的人氣,不止是在這一部電影,同時接拍四部其實都踏入了2000萬片酬的電影,已然是最大的賣點,四部戲都將會得到這份熱度加成,無論是哪一部宣傳,都會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就算是不喜歡周樂的人,也會好奇這個來自華夏的演員憑什么可以在好萊塢得到這樣的認可,進而對他的新聞加以關注或是走進電影院去觀看。
這樣的一個演員,這樣的一部電影,還需要怎樣的宣傳?
似乎沒有了,按照大家的理解,隨便砸一些鋪開覆蓋式的宣傳就可以了,再去加深一下大家對于這部電影火熱的認知度,吸引更多人走進電影院觀影就好了。
砸。
好萊塢的電影,但凡是涉及到宣傳,除了獲獎之外,就只剩下砸錢為最有效果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