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映的《小丑》,得到了大批量觀影者的追捧,目前紐約LA各大城市內的電影院都出現了觀影盛況,在大批量的樂迷粉絲和一些觀影后成為周樂粉絲的熱捧下,越來越多人的開始走進電影院。”
網絡新聞給了這份熱度足夠的尊重,足有二百多字是在介紹上映之后的盛況。
“但也有很多觀影者覺得這是一部扭曲的電影,是不值得獲得這么多贊譽的影片,內容和人物在方方面面都體現著扭曲,甚至超過了之前DC的多部系列電影……”
批判來了,開始無法接受這樣影片熱度如此高的人,進場開始對這部電影進行批判。
不是寫一個瘋狂的人就能成功。
不是描述一個反派就能成功。
不是定義成為R級就意味著有更多的賣點。
為什么《小丑》成功了?無論是怎樣的成功,都少不了要全方位剖析你的人,更少不了要跟著你的熱度也擁有熱度的人,蹭起來是必須的,無論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無論是真正覺得這影片需要批判還是單純別人說好我就要說不好的。
電影院座無虛席,觀眾好評如潮,評分居高不下,口碑炸裂。
這些會讓批判來的更為兇猛。
冬冬看了這篇新聞報道之后,嘆了口氣:“算了,別跟老板說了,我們注意一點輿論的導向就可以了,今天讓他休息一天。”
小飛看著手機里各個樂迷粉絲核心群里面的信息,笑道:“有他們在,真的什么都不需要擔心。”
1000萬,2000萬,3000萬。
晚飯的時候,就有粗略的票房統計消息傳出來,首映當天突破4000萬完全不算事,各路媒體在發布了一些影評人和所謂專業人士的批判文章之后,重心還是放在票房上面,能否打破R級電影首日票房紀錄5300萬,也成了今天的懸念,很多樂迷粉絲都期待著晚飯過后的黃金時間段,可以擁有更多的觀影者。
吃過晚飯,周樂看了一部電影,九點進入房間洗漱,按照大家對他的習慣了解,洗澡,看會書,翻翻朋友圈,這個時間進去,十點左右老板會睡覺。
這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人該有的生活習慣嗎?
這是一個剛剛用一個角色讓全世界都在熱議的人能有的淡然嗎?
一天下來好幾個美利堅媒體都用到了最受歡迎華夏藝人這個稱謂來對他這一次的表演和熱度做肯定,他不激動嗎?
也不是一點反應沒有,今天晚餐很豐盛,花了幾萬美元。可這,不是常態嗎?不能算是老板表達興奮情緒的行為吧?
模擬場景之中。
空中,周樂背著降落傘從飛機上跳下來,張開雙臂迎接整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