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周樂要拍一個羽毛,剛開始幾個人還只是態度認真,心里覺得這部影片用到他們所有人是大材小用,他們承認這是一部好片子,但這并不意味著好片子就要集合這么多的行業頂尖。
聽著聽著,一個個眼神變了。
攝影師是最先體會到難度的,他看過劇本,知道這羽毛在影片中的寓意。
燈光師,皺著眉頭,他知道接下來自己的任務有多重,動態環境下,如何掐準某個時段能夠達到最佳效果,如果光線不能完全允許,還需要做輔助的配置,每一個地方都必須達到極致才有可能出現極致的效果。
“羽毛怎么辦?”
如何讓羽毛按照既定的方式、方向、速度降落?
“我不要電腦特效的嵌入,我要它是真實存在于這個畫面之中,這部影片會有很多的嵌入特效,我的要求是,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全部實景拍攝,阿甘演講和珍妮的重逢,那廣場上,我不介意動用千人以上的群演來配合拍攝。”
攝影師:“一鏡到底是必須,自由降落沒可能。”
燈光師:“最理想是自然光,我需要時間。”
特效團隊:“不用嵌入,那羽毛要控制著來。”
造型師:“周先生你的頭發,現在可以剃掉了。”
化妝師:“關于劇本中年齡段的漸進,如果導演你對阿甘發型不進行改變,我們設計了幾個版本的細微變化來代表年紀的增長。”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周樂提出的要求很難,甚至可以說有那么點強人所難,換成一般的人會覺得他是在故意為難,即便不是,也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現實之中哪有那么多的必須,當拍攝條件不允許你拍攝出來那樣的畫面時,你就必須妥協。
這樣的人,注定一生與極限無關。
周樂面對的眼前這些行業頂尖,他們不是導演,可能無法第一時間知道這場戲能夠帶來的完整含義,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會拼盡全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并且,不是一個答案,是他們理解下的幾種方式。
別人暫且不說,造型師來的時候,是帶著一定量的提前準備工作過來,光是為阿甘設計的造型就多達三十幾套,各個時期,對應劇情中各個階段,且每一個時期都有幾種備選。從發型到穿著,到鞋子到襪子,對應阿甘的人物性格,以他的理解方式,提供了幾種備選方案,導演用不用是一回事,他們的準備只要能夠給拍攝帶來一點的影響,都準備的值得。
當咖位的倨傲散去,當劇本力量得到這類人的認同,那他們所爆發出來的能量是難以想象的。
第一場戲,周樂就拍出了‘大風起兮’的氣勢,讓來觀摩的懂行人士,盡數被震得說不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