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憤怒,不是抗拒,不是責怨。
是思索,很明顯,當他們聽到周樂的話后,第一反應不是對周樂進行懷疑和詬病,而是潛意識里就相信他,覺得他說的是對的,需要反思我們的制度是否存在著問題。
如果好的拍攝狀態延續下來,會否在很短時間內拍出更佳的效果呢?如果能,為什么不可能將其視為一個加班拍攝的常規理由呢?
優優看到這一幕,心里略有些難受,聯想到之前他對好萊塢記者的一些詢問,一個完整新聞的脈絡在心里成型。
她帶著團隊回到酒店,晚飯都是讓人幫著打包回來,坐在電腦前,以最快的速度將一篇新聞通稿打了出來,并在上面附上自己覺得合適的電視節目制作方式。
文字搭配圖片,搭配一些視頻的畫面,找節目組的專業人士,迅速的做出來,作為一條簡訊新聞在節目中播出。
沒有大張旗鼓,優優也有自己的考量,她擔心節目組不敢撐起來那巨大的壓力,一條簡訊,還有回旋的余地,這是獨家,真要是起了反響,之后做大也未嘗不可。
第二天的拍攝,給前幾天的拍攝收尾,周樂在昨天觀看了所有的素材之后,補充一些畫面。
剛到現場開工不到一個小時,小飛就將手機遞了過來,里面有公司策劃組發過來的一段視頻。
《娛樂快報》早間娛樂新聞,將優優提出的簡訊給放在了第一條。
為什么周樂作為一個華夏人,卻可在歐美地區得到完全的認可?
為什么歐美的記者聽到周樂的話語,卻和我們的想法截然不同?
我們自己人對周樂的信任,難道還不如國外的觀眾多嗎?
推導出來的結論,引起了相當了共鳴,盡管這檔節目的早間節目沒有太多的收視率,可現在是網絡時代,任何一點閃光點,都有可能借著自媒體的平臺迅速發酵。
事實證明優優的想法很好,盡管只是一條簡訊,還是圖片搭配文字的一條簡訊,在國內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
由樂迷粉絲發起的問題:“難道我們對他的信任還不如國外的觀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