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的結果令法國方面很興奮,因為他們預測,中國在未來的五年內,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的缺口至少在五百臺。
于是法國想都不想,就把船用發動機的底線訂在十臺起售,且不二價。
而囊中羞澀的中國,只希望采購兩臺樣機拿回去做研究,除此之外還希望法國能轉讓一部分技術,便于中國在國內自己制造。
如此迥異的底線,已經不能用分歧來形容,簡直就是鴻溝。
正因為如此,中法之前其他項目的進展都不錯,唯獨大功率船用柴油發動機,雙方是半點進展都沒有。
哪成想就是這么個被雙方都不看好,幾乎完全放棄的項目,卻在這艘游船的機艙里實現了突破性的逆轉,這如何不讓中方陪同人員為止興奮。
然而總參裝備部的龔雙勤卻沒有立即答應,而是意有所指的說道:“這艘旨在用來接待外賓的內河游船,不過是我們的一個試點,具體的情況您也看到了,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真誠且開放的。”
“那是當然,在這方面我們法國做得會更好,這句話放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是真理,所以我們也想跟你們這些親愛的中國朋友搞一些試點,最好我們能在這里就能達成初步的協議,我相信巴黎也會支持我這么做的。”
盧耶埃再次聳了下肩,仿佛是被西德技術搞得很無奈的樣子。
龔雙勤卻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咱們這就去會客艙詳細談談。”
“這個主意很不錯!”盧耶埃笑著點點頭,便跟著龔雙勤走出了機艙,而隨著兩人的離開,其他人也紛紛走了出去,最后只剩下黃建國和彭軍站在原地,你瞅瞅我,我看看你,一臉的茫然。
最后還是彭軍沒沉住氣問出了聲:“這里的降噪技術用的真是西德技術?”
黃建國訥訥的搖了搖頭:“現在就算不是,也已經是了。”
黃建國和彭軍高深的船舶理論或許說不出個一二三,但豐富的人生閱歷卻讓他們對人情世故把握得很準。
更何況這游船上的制造情況,他們倆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所以一聽龔雙勤所說的話,兩人就知道,這是軍委的干部再給法國人挖坑呢。
可這又能怪誰呢?誰讓法國人一進來就大呼小叫的把兩臺240馬力船用發動機的降噪殼定性為西德技術,之后又急急的推銷本國的船用發動機,這不明擺著害怕德國同行的競爭嘛。
如此明顯的好坑要是不好好挖一挖,都對不起著急跳坑的法國人。
只不過唯一令人失望就是技術的出處,從自主創新歸類到并不存在的西德人頭上,而為了達成最終的意向協議,這種故意為之的“錯誤”還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為什么黃建國會說:“現在就算不是,也已經是了。”
“希望姓蒙的那小子知道后,別多想!”彭軍最后嘆了口氣,相比之下黃建國卻要悲觀得多:“這可就難說了,跟他接觸那么一會兒,別的沒看出來,但敢肯定,那人絕不是個肯吃虧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