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秦教授另類的報復手段吧!
……
到了中都后,蒙建業先去某大廠看了下梁明秋和牛晨等人,了解下他們的培訓情況以及兩具四葉側傾螺旋槳的制造進度。
不過這不并不是蒙建業前來中都的主要目的,畢竟大廠的品質擺在那兒呢,用不著他蒙建業太過操心,所以蒙建業這次過來主要是為了見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申達民!
至于見這位先前不太對付的老書記干什么,自然是為了下一年的船舶修造任務了。
或許有人會問,1983年才剛開始,怎么就開始打1984年的主意?
還不是奮進廠在搶任務方面是個菜鳥,要是貿貿然的過去搶任務,誰知道你是那個地方冒出來的一根蔥?估計還沒弄清你的來歷,就被人分分鐘“踩死”!
所以事先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的,比如說多跑幾個部位,熟悉下門路;多見見相關領導混個臉熟;多研究研究政策,以便搶任務時有的放矢;多跟兄弟單位聯絡聯絡,做到知己知彼。
總而言之就跟后世的怒刷存在感沒啥區別。
當然了,申達民老書記絕不會用這么低俗的詞句來形容他的這次京城之旅,而是冠以一個即偉光正,又不失文學涵養的好詞兒——未雨綢繆!
而蒙建業這次跑到中都,見在此轉車北上的申達民,就是為了這次未雨綢繆之旅添磚加瓦的。
“你確定上級已經重視起來了?”
轉乘的火車站內,申達民聽完蒙建業的講述后,滿臉的不可思議,蒙建業卻毫不遲疑的點點頭:“放心吧,秦教授的威望還是很高的,他提出的建議一般都會被上級采納!”
“那真是太好了,這下咱們在年底的任務分配會上就搶了一把先手。”申達民不愧是搞政治的行家里手,只聽了各大概,就已經開始估量這份消息對他的助力有多大。
可也正因為如此,剛剛現樓興奮神色的申達民突得又緊鎖其眉頭:“如今到年底看似還有十個多月,可刨去389艦維修和干船塢施工的時間,留給廠里研制焊機的時間并不多,這要是年底……”
“放心吧,申書記,等回去后,我親自抓這塊兒,我才不是說了嘛,漢鄂船院的機械系和工藝系學生半個月后就會到咱們廠實習,雖然這些學生經驗差了點兒,但干勁兒和激情卻十足得很。
只要把握住方向,類似日本、德國那般的精品級的咱們做不出來,但堪用的一般焊機卻是不成問題,更何況焊機這東西咱們國內早有技術儲備,只是沒推廣罷了,在技術上并不存在障礙!”
聽了蒙建業這番話,申達民有些擔憂的心總算是放下來,點點頭:“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原本我就抱著跟其他廠‘打硬仗’的準備,如今有了你的這條消息,說不得這“陣地戰”就變成了“圍殲戰”,還是圍點打援的經典“圍殲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