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么說,很簡單,連育才折騰來折騰去的,最后把當地縣最大的財政來源縣工程處施工隊給撤了。
這倒不是他有意為之,而是因為離了羅建軍之后縣工程處施工隊就根本玩兒不轉,因為這里很多工程都是羅建軍出面承攬的,他就像個金字招牌,人家只認他這個名,其他的全都不搭理。
這讓開除了羅建軍的縣工程處頓時陷入了無工程可做的困境,不到半年就從盈利大戶,變成了要靠縣財政才能維持的落后機構。
連育才也不是沒想過把羅建軍再找回來,以便重振縣工程處施工隊,可惜這個提議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他們是開除羅建軍的始作俑者和積極推動者,這要是把羅建軍召回來,那不等于天天被啪啪打臉嘛。
連育才也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沒有一味的堅持,但也不能讓一個落后部門總吃財政飯吧?縣財政還窮著呢。
可要硬生生的裁撤又得遭到縣工程處施工隊的抵制,真鬧起來又是大麻煩。
于是思來想去,連育才靈光一閃,干脆把縣工程處施工隊從工程處剝離出來,并入奮進廠剛剛成立的海上工程施工隊,把這個麻煩徹底甩給奮進廠。
成了空架子的縣工程處則劃歸縣建設局,不在做經營生產工作,而是成為一個負責縣內工程評估的職能部門的下屬機構。
一番操作下來,連育才做的是的即凌厲又果決,而且還美其名曰的機構改革,加之以往種種,連育才改革者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成為省內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然而連育才拍拍屁股走人了,當地縣還是當地縣,缺少了縣工程處施工隊的盈利,縣財政很快就會入不敷出,到時職能部門人員和教師的工資發不出,天天跑到縣里鬧,雖說裁撤的責任并不是連育才一人的錯,可你是當時的縣長,這鍋還得你來背!
至于被當地縣當成麻煩的縣工程處施工隊,到了奮進廠的海上工程施工隊,就徹底跟麻煩不沾邊兒了,也不看看海上工程施工隊的經理是誰,那可是縣工程處施工隊的老大,一幫在縣里鬧騰的大老粗,見到久違的老大,畫面不和~~~諧也不行呀。
于是很快縣工程處施工隊就成了海上工程施工隊的基干,加上新招入的七十多人的知青,很快便整合成為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專業海上工程隊伍。
而羅建軍在承攬工程方面的效率更是快到驚人,不同于他在蒙建業面前展現的那般憨厚耿直,那是因為對蒙建業這個有恩與他的人,羅建軍不想摻雜任何社會上的世故,只想單純的交心。
可到了真正的對外承攬工程,羅建軍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那叫一個狡猾狡猾的,各種套路玩得那叫一個溜。
想想也是,要是羅建軍沒兩把刷子,怎么可能靠著一人之力養活大半個當地縣。
于是乎靠著羅建軍的八面玲瓏和奮進廠提供的三艘清淤船及其他海上施工設備,羅建軍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拿下某港口的全部建設工程。
當羅建軍把工程建造合同和預付的十萬塊的工程款拿回奮進廠時,那些曾經質疑他的人算是徹底的熄火了,而羅建軍也在一個星期后正式結束試用期,成為正式的奮進廠海上工程施工隊的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