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援朝是真的很喜歡蒙建業這個決定,到不是為了自己能那多大的利益,只是覺得這樣未雨綢繆的尋求保護并不是件壞事。
畢竟這幾年中國因為專利問題在外商哪里吃了不少虧。
船舶機械研究所就遇到過這么一次,那是中都某造船廠為外商建造的散裝貨輪中配套的冷凍裝置,船舶機械研究所早在六十年代末就已經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所以在價格上比國外的同類產品要低三分之二。
經過演示后,外國船東也表示認可。
船舶機械研究所完成冷凍設備的制造,并交付船廠安裝時,外國船東卻匆匆趕來,不顧巨額的違約金,將訂購船舶機械研究所的冷凍設備合同給取消。
無論是船廠還是船舶機械研究所當時就懵了,自然要問問到底是什么情況,船東也沒隱瞞。
原來他在中國剛訂完船,就回國了,可沒過多久,一個日本商社在他訂購船舶的注冊地,對他提起民事訴訟,說他船上的冷凍設備侵犯了日本商社的知識產權,因為中國的那套冷凍設備中包含大量日本的專利。
船東對日本商社的無理要求自然是據理力爭,奈何船東拿出的證據根本無法推翻那一份份沉甸甸的專利證書,眼看自己即將敗訴,船東無奈之下只得妥協。
那便是放棄中國產品,轉過頭去采購擁有專利的日本產品。
對此船舶機械研究所當然不服氣,他們的冷凍設備可都是自己一點一點的摸索出來的,怎么可能侵犯人家專利,簡直可笑之至。
可當船東將日本商社的專利證書復印件展示給船舶機械研究所后,所里的一干人就全都傻了眼,日本人的技術非但沒什么新意,從時間上來講還比中國晚了將近三年。
要說抄襲也是日本抄襲中國,絕沒有中國抄襲日本的可能。
但人家卻搶先注冊了專利,獲得世界范圍內的知識產權保護,船舶機械研究所就算有理也沒法討回公道,只能捏著鼻子含恨認下。
船舶機械研究把這事兒當成一個教訓,研究所的所長和幾位資深的研究員更是聯名向中央寫信,建議建立自己的專利保護制度,據說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進入審議修改階段,估計明年的兩會后就能頒布實施。
不過在這之前,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是一片空白,只能通過港島才能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然而這件事卻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童援朝恨不得下一刻就能把自己設計的焊接機申請專利,以免遭到國外公司的絞殺,可下一刻卻不得不冷靜下來,這愿望是好,可不是一般人能實現的,那可是港島,不單單要海外關系,而且這關系還得很硬。
“專利的事兒就交給我吧!”
就在童援朝有些頹然的時候,蒙建業的一句話讓他不禁詫異的睜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