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不惑之年的童援朝是個天生的樂觀派,而且極愛講笑話,什么事情到他嘴里,都能逗得人哈哈大笑。
以至于初見時,蒙建業還以為這位不是船舶機械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而是某相聲藝術劇團的專業演員。
可如果有人真的以為童援朝是靠著嘴皮子當上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人家不但笑話講得好,本職工作也非常出色,不說別的,就是蒙建業花五萬塊錢買的那幾份焊接設備的圖紙和技術規范,就是人家童援朝在六十年代碩士畢業時自行設計的,那時的他才不過二十六歲。
若是再翻翻他的學業履歷更是會驚爆一地眼球,從小學一直到高中,總成績始終高居所在市的全市第一。
高考時更是以總成績全省第一進入華大機械系,之后更是跟開了掛似的,各種第一拿到手軟,活脫脫就是一學霸。
可就是這樣一個學霸中的佼佼者,到了船舶機械研究所只能做個助理研究員,自然不是童援朝不夠優秀,而是研究所里的學霸太多,特別是那幾位鎮所的老牌學霸,當年的成績可都是分分鐘橫掃歐美的存在。
童援朝就算再優秀,可在人老牌學霸面前還是不夠看的。
然而在研究所里平庸,可在奮進廠里就是碾壓般的存在,這不,剛來沒幾天,就把就任沒多久的方哲給碾壓成渣了。
不但讓出了自己的位置,還屁顛屁顛的當起了童援朝的助理,跟著忙里忙外好不愜意,而凌國強雖然被降了一格,但負責的范圍卻沒變化,因為童援朝雖然比方哲外向,但同樣不愛管科研以外的事。
凌國強對此自然是滿意至極,同樣是把焊接設備研制小組的事打理的井井有條。
至于蒙建業這個主管,在童援朝的加入后就徹底成了甩手掌柜,一派只等結果的輕松架勢。
不過這不等于蒙建業就真的無所事事,他把重點從研發上轉到人際關系上,特別是對童援朝,蒙建業那叫一個不遺余力,甚至都不惜親自下廚請這位學霸吃海鮮大餐。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的蒙廠助這是要留人的節奏,自然是紛紛響應。
童援朝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老學究,自身非常開明,加之樂觀的性格,以及妙語連珠的笑話,很快就在奮進廠成了一位響當當的人物。
以至于時間長了很多人都忘了童援朝的身份,以為他就是自己多年未見的老友,本身就有的存在,當然很多人忘記不等于所有人忘記,蒙建業就很清楚童援朝還不是真正的奮進廠人。
不過他并不著急,畢竟童援朝的焊接設備研制工作還沒有完成,蒙建業還不想因為這事兒影響人家的工作,所以也就沒有把最后的窗戶紙捅破。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又是兩個多月,奮進廠的擴建工程已經出具模樣,新成立的海上工程施工隊也在羅建軍的帶領下開始某碼頭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