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伊文思最近覺得自己睡覺時絕對是被上帝親過了,運氣好的是不得了。
去年他的信風航運公司的業務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不說,還跟美國農業協會簽下了大單,那便是在三年內幫助美國農業協會運輸一千萬噸的小麥和玉米到東南亞。
分攤下來就是每年三百萬噸的運量,這差不多是信風航運公司往年一半的運量,所以威廉·伊文思不得不增加他的船隊規模,以便能更好執行他跟美國農業協會的合同。
于是威廉·伊文思跑遍了歐洲和亞洲,找遍了能找的所有船廠,最后把初期的三艘兩千五百噸散裝貨輪的合同交給了中國。
因為相比于歐洲和亞洲的船廠,中國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價格是最便宜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跟他簽訂合同的中國船舶總公司可以將三艘船同時開工建造,這個能力是其他國家船廠無法做到的。
威廉·伊文思是個訂船的客戶,但更是追逐利益的商人,時間和成本永遠是他衡量利弊的不二標準,既然中國滿足了這個標準,那他自然愿意跟中國人展開合作。
然而就在伊文思覺得自己已經撿了個大便宜時,與他有業務往來的一家日本貿易公司聽說他向中國訂購了三艘貨輪,便主動找上門向他推銷船用鋼材。
剛開始伊文思是很不屑的,畢竟中國人已經向他保證,他的船會用中國最好的鋼材為他建造,然而當他看到日本人誠意滿滿的把鋼材的樣品和技術資料拿給他時,伊文思立馬就改變了主意。
因為日本為他提供的是一款屈服度為380兆帕的低合金高強度船用鋼。
如果光看數字的話,或許還不覺得什么,可要是知道其同類型鋼材是美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船體用材時,就不得不讓人動容。
這可是實打實的軍用級船用鋼,無論機械性和耐久性都不是普通的民用船鋼能相比的,如果船舶能用上這種鋼材建造,那壽命將會成倍提高不說,安全性也會大大增加。
問題是這種鋼性能是很好,但造價卻很昂貴,伊文思以往也不是沒打過軍用船鋼的主意,可一問價格,心里騰起的那點兒小火苗立時就滅了,實在是太貴了,一艘船的造價差不多能造三艘普通的民船,傻子才這么干呢。
然而這次不同,日本人竟然用普通民用鋼的價格向他出售這批軍用級的鋼材,理由是日本某鋼廠虧損急需回籠資金。
伊文思可不管日本人是什么理由,他只知道如果不吃掉這批鋼材,自己就是傻子,于是毫不猶豫的與日本人簽訂合同。
與此同時告知中方,由他提供全部的船用鋼材用料。
對此中方倒沒什么意義,這就跟蓋房子一樣,人家船東用自己的材料誰還能說什么?更何況這些鋼材過來,名義上還是進口商品,國家一分錢不花不說,還能多拿一筆海關的進口商品稅,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雙方很愉快的就達成了協議,就這樣日本的鋼材經過一番手續的掩飾后,就成了新西蘭的貨物,進入了中國。
然而沒多久,這批鋼材就成了燙手的山芋,讓幾家承建信風航運公司的中國船廠變得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