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無論是奮進廠還是那家整步儀的提供單位都無話可說,當然了,日本合作方也沒有把合作的大門鎖死,反而很誠懇的表示,只要中國的設備廠商能達到日方的產品標準,還是有機會采購中方的產品。
這還不算,日本合作方為此還專門給奮進廠配套產品的產品標準技術文本和質量把控范本,那意思很明顯,只要能通過這兩個技術范本的檢驗,日方自然會考慮中國產品的可行性。
有人會說,日本怎么這么大方?連標準的范本都提供給中國?
日本可不是大方,而是出于自身考慮,畢竟中國的產品價格更低,對控制成本需求的日本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配套產品供應地了。
更何況日本一直以來想把東亞地區打造成一個一日本為首的經濟共同體,即日本為領頭羊和發動機,韓國和中國作為日本的配套產業聚集地,從而形成足以和西歐、北美抗衡的東亞經濟圈。
既然有這個雄心,自然要拿出點兒干貨,讓中、韓融入到日本的標準中去,所以基于種種原因日本合作方對奮進廠還是不太吝嗇的。
對此奮進廠自然是樂見其成,本來奮進廠的管理方面就很粗狂,急需先進的管理體制提升奮進廠的業務水平,日本的這兩套技術范本可謂是及時雨,算是把奮進廠的這個難題給解決了。
于是奮進廠立即把兩套技術范本翻譯成中文的同時,也開始按照技術范本的要求,對奮進廠旗下的本部廠和卓越廠進行改造。
與此同時,將兩套技術范本無償的提供給那家整步儀的提供單位以及其他的配套廠,希望他們能夠按照日方的標準改正自己的產品,從而在奮進廠承接日方船單時,也一同分一杯羹。
然而令奮進廠失望的是,那些配套廠對他們提供的技術范本并不感冒,特別是那家整步儀的提供單位接納得很痛快,可轉眼便束之高閣,日常生產依舊外甥點燈——照(舅)舊。
至于原因,很簡單,那家整步儀的提供單位自身的效益很不錯,根本就不在乎一個奮進廠,你要求嚴格,那么多船廠還是老一套,憑什么受你約束?
更何況,標準是好,可要都按照標準來,生產線就要重新整合,就要往里投錢,你們奮進廠有中信公司這個財神爺到是不在乎,其他廠家哪有那么多錢?
于是幾家配套廠無不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可實際上依舊是該怎么干就怎么干。
奮進廠也是無奈,自家配套廠不爭氣還能怎么辦?難道期望著日本人做慈善,大把大把日元往他們身上砸?
于是尷尬的奮進廠,只能暫時答應日方尷尬的條件,做好使用韓國尷尬的整步儀。
……
“事情就是這樣,這些天嗓子都要說冒煙兒了,也就沒來得及跟您聯系,這么著急找我,有什么要我幫忙的?”
蒙建業坐在辦公室里,拿著剛剛裝上沒多久的電話,一邊疲憊的揉著額頭,一邊無精打采的說著。
“本來是想找你幫幫忙的,不過卻沒想到你們廠改制了,變成承接日本的轉手訂單,那我的忙你也幫不上了。”電話另一頭的秦教授話音里有些遺憾。
他找蒙建業主要是為了湘西廠,希望蒙建業能幫著推銷推銷,可后來想想,卻覺得自己有些異想天開,蒙建業在外貿方面的確很出色,可這并不意味著他就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