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誰不知道蒙建業就是船舶行業里的財神爺,037型獵潛艇的試點被他抓在手里玩兒的飛起。
就連海外媒體都說037型獵潛艇都快成為海軍的AK—47了。
如此暢銷的艦種不但救活了川東廠,還連帶其他幾家陷入困境的配套廠扭虧為盈,數億美元的純利潤,更是堪比某些國家直營的大廠。
這要是還沒錢,那其他廠子干脆別活了。
正因為如此,樊卓明有些異樣的看著蒙建業,不知道這位究竟是抽哪門子風。
蒙建業明白樊卓明的意思,不禁苦笑一聲繼續問道:“您曾經在凌華廠擔任過軍代表,要是把這個廠維持下去,得填多少錢進去?”
“凌華廠?”
聞言,樊卓明有些意外,凌華廠別人不知道,可在哪里擔任八年軍代表的樊卓明卻比誰都清楚。
凌華廠前身是華中第三無線電元器件廠,一家十足十的海軍下屬的電子元器件生產單位。
五十年代末由蘇聯援建,專門生產海軍雷達和通訊系統內的核心電子元器件,六十年代中期更是跟國內幾所大學聯合,成功仿制了美國英特爾公司著名的8080芯片,技術實力在國內可謂首屈一指。
然而改革開放后,由于政策調整和國內的電子產品逐步向國外放開,凌華廠受到極大沖擊,加之軍用訂單削減以及內部經營不善,很快便陷入困境。
無奈之下只能改制,由原來的華中第三無線電元器件廠改制為凌華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主營電視機等消費電子,被推向市場。
結果可想而知,直接就被鋪天蓋地的日本產品打得一敗涂地。
樊卓明就是在凌華廠改制時,被調到海軍總部的,說實話,看著供職八年的廠子逐漸落寞,樊卓明心里也不好受,可他也沒辦法,畢竟國家改革勢必會有陣痛,更何況放眼全國凌華廠并不是一個特例,而是電子工業領域的普遍現象。
所以樊卓明雖遺憾,但還是走得很灑脫。
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蒙建業突然說要維持凌華廠,這對樊卓明來說既意外又不解,只能皺眉問道:“為什么?”
“為了光刻機!”
蒙建業沒有隱瞞,也沒比必要隱瞞,因為光刻機早在兩年前就從國家科研項目中給除名了,要知道在如今環境下,無論是日本的消費電子,還是歐美的高端電子,對中國不但開放,而且價格低廉。
遠比苦哈哈自己悶頭研制要劃算得多,更何況想要引入外資發展經濟,就必須給外商放開一定的市場,而如今中國能拿得出手的也就電子領域,其他的不是敏感,就是太窮消費不起。
如此在政策和思維慣性的聯合作用下,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國的電子元器件領域遭受重創,大批原本技術先進,經驗豐富的電子廠陷入困境,有的繼續堅持,夾縫里求生存,有的改制徹底拋棄老本行。
凌華廠便是如此,要不是秦教授急吼吼的找到蒙建業,凌華廠就準備賣掉全部的生產設備,轉行干食品加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