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阿里如此糾結,實在是中國在補給艦領域沒什么太大的建樹。
眾所周知,中國海軍從成立那天起,就是一支典型的黃水海軍(即沿岸防衛型海軍),由于缺乏遠洋艦艇,因而對補給艦的需求并不迫切,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海軍序列中,補給艦一直是可有可無的雞肋存在。
而艦艇再怎么說也是一款工業品,就如同汽車一樣,用得多,造得多才能夠成熟,中國在這方面顯然距離成熟還有很大的距離,要是將巴基斯坦的補給艦交給中國去做,萬一搞得不倫不類怎么辦?
可要是不答應,如今037型艦艇的合作項目已然敲定,潛艇方面也有了眉頭,一切都向著有利于提升巴基斯坦能力的方向發展,若是為了一型艦艇,導致雙方生出嫌隙,致使后續的合作遇到阻力該怎么辦?
所以阿里是答應不是,不答應也不是,心里煎熬得要命,最后沒辦法只能推托道:“補給艦的事,我需要向國內坐下匯報,具體等我們國內回復咱們再談。”
這個回答不算拒絕,但也沒有同意,只能算模棱兩可,其中的為難可謂顯露無疑,蒙建業到沒急著表態,而是點點頭:“行,這事兒也不急,不過我也希望貴國清楚一點,我們在補給艦領域還是有經驗的。
早幾年為了配合東風5洲際導彈的試驗,保障科研船舶和護航艦艇的自持力,我們興建了三艘遠洋補給艦,所以還請阿里先生放心,我們在補給艦方面不會比歐美的差。”
蒙建業這番話是給阿里吃定心丸,所以并沒有滿嘴跑火車,早在七十年代末,為了配合東風5洲際導彈的試射,國家突擊上馬了一批艦艇和裝備。
比如說051導彈驅逐艦、遠望系列遠洋測量船、從法國引進的“大黃蜂”直升機以及負責編隊后勤保障的905型“太倉”級遠洋油水干貨補給艦。
所以正如蒙建業所說,中國并不缺少建造大型補給艦的經驗,相反可以在905型“太倉”級遠洋油水干貨補給艦的基礎上,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出一型性能先進的綜合補給艦出來。
阿里也在中國有些年頭了,盡管大部分時間關注的是陸軍和空軍裝備,但海軍裝備也有所涉獵,之前沒想起來是因為關注度不高,可經過蒙建業這么一提醒,別說,還真想起來中國海軍那兩艘淪為島礁補給船的大寶貝來。
是的,原本三艘905型補給艦,現在只剩下兩艘,另一艘則被海軍派去支援地方建設去了,至于為什么,很簡單兩萬噸級的戰艦維護成本那叫一個高,如果海軍能經常出遠海,勒勒護腰帶也就忍了。
問題是自從洲際導彈試驗結束后,驟然雄起的海軍終是沒保持住,還是縮回來繼續頂著黃水海軍的名號過活。
沒了遠洋行動,補給艦也就沒了用武之地,花那么多錢為此規模自然也就有些浪費,于是干脆撥出一艘用來搞運輸,不但可以支援地方建設,而且還能給經費不足的海軍賺點兒小錢錢。
剩下的兩艘也沒有用于艦隊補給,而是投入到南海的島礁建設中去,前期負責運送建筑材料和護島官兵,間或巡航南海。
之后便成為專為島礁運送補給物資的后勤船,一邊巡航南海,一邊為各個島礁上的駐守官兵送去補給物資。
盡管此類做法在艦種齊全的海軍強國眼里有些不務正業,但對當下的中國海軍來說也算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