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和艾塔克是不懂焊接的,但并不等于兩人就沒眼光,這就好比崇尚美食的老饕,不一定會做菜,但卻能品味出不同風味中的獨特感受一樣。
此時此刻盧瑟福和艾塔克就是這樣的“老饕”,只看梁明秋一手撐著操作面,一手拿著焊槍,既不橫擺,也不縱搖,就那么穩穩當當的在裂縫上進行焊接。
只這穩健的手法,就知道眼前這位年輕人不一般。
梁明秋可不知道身后兩個老外是怎么想的,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在乎,因為只要他摸上工件兒,無論是焊、是鑄還是機加工,他都會把周圍的紛紛擾擾全都摒除干凈,一心一意的把精力全都投入到眼前的活計當中。
因為在他眼里,手上的工件兒并不是毫無生氣的死物,更不是冰冷的金屬,而是有活力、有溫度的生命,它們能活多久,能跑多遠完全取決于加工者的耐心與技巧。
梁明秋不缺乏耐心,更有一手的好技巧,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把手里的東西做得更好,讓它們的生命更加長久?
這就是梁明秋的最樸實的行為邏輯,或許在旁人看來有些不可理喻,但對梁明秋來說這才是正確的三觀。
正是有這樣的態度,在江南某造船大廠,他雖然跟個悶葫蘆似的,半天也蹦不出一個屁,但卻不聲不響的把江南某造船大廠螺旋槳整個工藝流程學了個十足十。
這還不算,由于江南某造船大廠引進好幾套日本的先進加工設備,聘請不少日籍高級技術工人和工程師。
梁明秋借著這個機會一邊自學日語,一邊跟著日籍技術人員屁股后面默默偷學,一年多下來竟也罷日本技術人員的本事學了個七七八八。
眼前的船用螺旋槳補焊工藝就是他從一個名叫小澤的日本技術工人哪里偷學的,并為此拿著江南某造船大廠倉庫的廢料,躲在無人的角落反復摸索,實踐,不但將日本的技術完全掌握,還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新方法。
此時此刻,梁明秋用的就是他的這套中日結合的新方法,只不過盧瑟福和艾塔克及其各自團隊對補焊這方面了解的并不深入。
除了看著梁明秋焊接手法高超,是個懂行的老手外,其他的也一概不知。
這要是換做江南某造船大廠螺旋槳制造方面的老師傅在這兒,絕對會驚掉下巴,隨后就會捶足頓胸的惋惜,這么好的人才怎么就給踢出廠子了呢?廠里的領導們都是瞎子嘛?
“怎么樣?小梁?有把握吧?”
江南某造船大廠的領導是不是瞎子不知道,田師傅覺得自己的眼里還是不差的,一看梁明秋那如同行云流水的焊接手法,就知道被自己腹誹這么久的漂亮小伙子真是有一套。
不過承認有本事是一會兒事兒,能不能把事情辦成是另一回事兒,于是當梁明秋焊出一道焊縫,稍稍停手時,他便湊上了低聲的問了一句。
沒辦法,此刻戲精上身的田師傅心里也沒底。
梁明秋聞言,點點頭,而后吐出一個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