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的,禪學不能,古代的大多數思想流派都不能。
就算是儒家學問,也不是說在本質上改變了社會的生產條件,而是一種進行社會有限資源配置的初級學科。
“貧僧自然是無言以對,那老農隨后就趕走了我,讓我不要舞了他手頭的耕地。”
“后來,貧僧走入了一種歧途,自認為是學識不夠精神,將畢生精力都放在了禪學的深究探討之中。”
“后來,貧僧在這之中迷失,與文人紳士,學派文人的探討中自認為學問越來越精深,他們的推崇也讓我覺得如此。”
“貧僧甚至將原本有些懷疑的慧根之說堅信不疑。”
“認為世人不解禪學佛法,只是慧根有無,那有慧根之人才可得貧僧衣缽。”
“貧僧與天竺得此菩提之名,晚年于禪之中,自覺以得菩提,今日看來,甚是慚愧。”
“貧僧所得菩提,與世尊所說菩提,仍是想去甚遠。”
“世尊所說,極樂凈土,原來竟是如此。”
達摩禪師宣了佛號,終將心中幾日來的思索和自己轉變的原因向蘇明到來。
時至今日,達摩禪師才知大乘佛法本意非是普渡世人,而是指出苦海彼岸的設想景象,以此激勵世人打造屬于自己的苦海之舟,以登極樂。
“禪師思想深遠如此,蘇明受教了。”
禪師一番言論,實在是讓蘇明這個普通世人覺得受益良多。
原本以為這些思想流派只是一種單純的精神追求。卻沒想到在融匯現代之后,達摩禪師能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果然,智慧與思維,是跨越時間,不分年代的。
蘇明心中原本對于佛家,道家,那種較為模糊的印象,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今時今日,蘇院長,你所在年代,貧僧于網絡之中瀏覽,所見具有所謂慧根之人,不知幾許。”
“更加讓貧僧確定,所謂思想的追求,只是苦海的指引方向,而現代格物的力量,才是打造真實苦海之舟的工具。”
“貧僧所想,便是教予學生格物之力,再傳授世人苦海之舟,是以人人如龍,如天人,壽無量,得大自在。”
“禪師有心。”
了解了達摩禪師此時的想法和理念,蘇明突然覺得,和自己原本見識了學員們生活背景之后那種朦朧的觸動,竟是有些不謀而合。
他在此處不可思議的鬼谷孤兒院,似乎已經是站在了苦海的彼岸,負一的存在,此處的種種存在,似乎真的印證了世尊對于彼岸的一些猜想。
無災無難,無壽無痛,可大自在與逍遙。
但是在葉重,蘇,小哈利這樣接引而來的孩子背后,他們原本生活的世界,卻還在苦海之中沉淪。
末世,戰爭,疾病,痛苦,種種劫難在他們的過往經歷中體現出來。
原本蘇明還是對于孤兒院的理念有些不解,并沒有去深度的進行思考。
如今,和達摩禪師的碳化,讓他有了一對于自己作為孤兒院院長,真正的所做所為方向有了一些清晰的認知。
通過這些孩子為紐帶,讓他們在這里進行學習,然后,超脫那些世界于苦海?
蘇明不禁詢問了負一關于他這個想法的看法,想要尋求一些意見。
“蘇院長,本院的理念有一部分確實包涵你所說的拯救生靈于所謂的苦海。”
“只不過,這不是本院存在的最主要目的,更不是院長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