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封青巖最終沒有入安城,亦沒有前往齊國的國都淄城,而是朝東山而去。
這讓安城的年輕文人頗有些失望。
齊國禮官見封圣如此,便邀請封圣下東山后,再前往淄城……
而在封青巖前往東山時,不少年輕文人跟隨在后面,甚至不少齊國的文人聞言,皆匆匆朝東山趕去。
當消息傳到魯國,引起不少書院的轟動。
無數儒生聞風而至。
“封圣來東山了?”
“封圣登東山,是不是為了悟道?還是為參悟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
“吾看,封圣必定是為了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
“傳言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隱藏著世界的真相,倘若能夠參悟或窺視一二,甚至有可能成圣……”
“傳言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有諸圣歸隱的真相……”
在魯國的各大書院里,不少學子在興奮討論起來,皆好奇封圣前往東山的緣故。是不是猶如傳言般,是為了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或許封圣真有參透呢?
那么必定是大盛事,又豈能錯過?
這時便連二十七書山中的學子,聞言后都有些興趣起來,想了想便從儒教圣地中走,一路結伴往泰山而去。
“大師兄,傳言封圣上東山悟道,吾等可是前往?”
在上仁書院里,有不少學子詢問著云天,“大師兄可是認為封圣,是為了諸圣追根溯源的留下的碎片?”
“這自然,要不然封圣為何要登東山?”
有學子理所當然道。
“這東山上,不僅有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傳言還有夏后登天留下的腳印,商帝悟道殘留的夢境,以及諸位遠古帝王的秘境、圣緣等……”
在魯國。
有不少儒教的書院,或是八十一書院,或是大賢或是大儒舉辦的書院,有無數年輕而好奇的學子。
所以當他們聽到封圣上東山時,皆有些忍不住了。
一個二個往東山跑去。
而且。
封圣登東山,欲要參透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之傳言,越傳就越瘋狂,越傳就越離譜。
漸漸地,就連二十七書山中的不少博士,亦來興趣了。
畢竟誰都知道,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或許隱藏著天大的秘密,或許隱藏著天大的圣緣……
但是。
一直以來,皆沒有人參透。
不過,雖然千余年來,皆沒有人參透,卻有不少人捕捉了。而凡是捕捉到諸圣追根溯源留下的碎片之文人,皆獲得莫大的機緣,無一不晉封為大儒……
所以東山上。
一直少不了儒生留下的足跡。
而封圣則是諸圣之后,最接近圣人的人,或許真能參透了。
在魯國無數文人趕往東山時,封青巖的牛車亦來到東山下。
東山位于齊魯之間。
東山之北為齊國,東山之南為魯國。
東山不僅是天下群山之長,亦萬岳之尊,一直被古人,乃至是今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圣地。更為百姓崇拜,君王告祭的第一神山,素有“東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傳言自遠古開始,便先后有十余代帝王引次親登東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數十代帝王遣官祭祀上百次。
山體上留下了數十余處古建筑群。
數千余處碑碣石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