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陀天的其他寺廟里。
一般來說,只要成為了菩薩,都可為寺廟的長老。
但是,苦陀天最大的苦陀寺,只有從方丈和四大班之位退下來的僧人,方可成為苦陀寺的長老。雖然說苦陀寺的長老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說數量稀少,但皆是德高望重(十分恐怖)的存在。
寺廟的四大班,一般是指:首座、西堂、后堂、堂主。
所以說。
如此德高望重的苦慈長老,居然向一個年輕的白衣人頂禮膜拜,如何不讓灰袍中年人震撼?
此刻猶如傻了般。
不知何時,雨停了,層層疊疊的黑云也散去了。
天空迅速恢復了晴朗。
白霧升騰。
但在天地間,卻彌漫起了無窮無盡的苦,讓灰袍中年人身心皆苦,似乎苦得就連靈魂都承受不起了。
此刻他沒有多想什么,反而細細品嘗從牛車里彌漫出來的苦。
這苦越品嘗就越苦,苦得讓他都有些忍受不了。
但他畢竟是苦陀寺的羅漢(大儒),倘若連此苦都承受不起,如何當得苦陀寺的羅漢?
片刻后。
灰袍中年人愣了愣,更加認真品嘗起來。
漸漸地,他似乎品嘗了世間生靈苦苦掙扎之苦,品嘗到了靈魂永生沉淪之苦,品嘗到了人間百姓生死之苦……
他的臉臉色漸漸變得震驚起來。
他忽然有些明白了。
為何苦慈長老,會對一個年輕人行五體投地之禮,對其頂禮膜拜,更是敬如佛般。
因為如此大慈大悲之人。
本身就是“佛”。
而在此刻,苦慈長老趴伏后退下車,依然無比恭敬,對封青巖敬如佛。
“長老,此何人也?為何心中有大慈大悲?”
灰袍中年人問,還是不敢相信眼前死去的年輕人,就是心中所求的“佛”。
而且“佛”豈會死?
苦慈下車后才站起來,滿臉的虔誠,低眉垂眼道:“封施主將明菩薩始覺,等于如來妙覺,故先舉如來,而言逆流者。蓋謂如來,已先證入妙覺果海,無復進取,但惟不舍眾生,倒駕慈航,逆流而出。而此菩薩,乃言順行而至者,謂其進取未竟,方趣果海,順流而入也。覺際入交者,菩薩始覺,與佛妙覺,分齊正齊,但順背之不同耳……”
灰袍中年人猛然,心中猛然一顫。
但是,苦慈長老卻還沒有說完,繼續道:“常住一相,第一無極,湛若虛空,一切種智,照達無生,有諦始終。唯佛窮盡,眾生根本,有始有終,佛亦照盡,乃至一切煩惱、一切眾生果報。佛一念心,稱量盡原,一切佛國、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薩神變,亦一念一時知,住不可思議二諦之外,獨在無二……”
灰袍中年人瞪大眼睛,猶如要神魂出竅般,喃道:“這、這……”
此刻苦慈長老身上有無量佛光迸發。
猶如普照天地般。
“苦慈大師,求你快求求先生啊。”
九歌臉色灰白,哀求道。
“小施主不必傷心,封施主已經成佛了。”
苦慈大師雙掌合十道,臉上的悲苦不見,只剩下滿臉的喜悅。他一生求佛,想不到佛就在人間,就在眼前,也在他心中……
此刻苦陀天正遭千年不遇大難。
但是佛在人間,佛在眼前,又何須再前往東土大周請救兵?
有佛在。
一切厄難皆會煙消云散。
“成佛?什么是成佛?”
青莽淚目問。
苦慈長老沉吟一下,就道:“成佛,即是東土大周所言的成圣,所以二位施主不必傷心,封施主并不是死了,而是成佛了。”
“那、那先生為何叫不醒?沒有半點的生息?”
九歌眼淚汪汪問。
“這只是佛的佛身……”
苦慈長老沉吟一下道,就轉身灰袍中年人,“陀吠師侄,與吾一起請佛身回寺吧。”
“遵長老命。”
灰袍中年人雙掌合十道。
“不是遵吾之命,而是遵佛之命,佛于此地留下佛身,便是讓吾等請佛身回寺中,鎮壓一切厄難……”
苦慈長老道。
“鎮壓一切厄難?”
灰袍中年人,即陀吠,愣了一下,就有些震驚起來,道:“長老,佛身可鎮壓一切厄難?”
“佛身自然可鎮壓一切厄難,一切的厄難皆會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