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走走停停,趙琦心里琢磨著,怎么把拍攝任務完成的好一點,正在這時,他看到不遠處有兩個人在爭論著什么。
趙琦走近了一聽,原來兩個人是藏友,正在討論一件瓷器的真偽。
這是一件粉彩橄欖瓶,此瓶撇口,細頸,長鼓腹下斂,圈足,因形似橄欖而得名。器身繪蝠桃紋,桃枝遒勁盤亙,枝頭碩桃累累,結果八枚,枝梢點綴或粉或白的桃花。
枝葉間飾兩只瑞蝠,展翅翻飛,在綠葉的襯托下,極富生趣,一幅豐收喜慶的場景躍入眼簾。“蝠”是“福”之諧音,而桃則是象征“壽”之圖案,合之寓意“福壽雙全”。
總體來看,其繪畫風格符合雍正時期的特征,但它卻沒有款識,于是這對藏友為此爭論起來。
其中一位說,此瓶繪畫技巧精湛,看似是真品,但胎質和雍正時期不符,沒有那么細膩,這明顯是張冠李戴了,更何況,這件瓷器還沒有落款。
另一位認為,這很可能是官窯之中的次品,因為沒有達標,所以沒有落款。這里插一句,這件瓷器是他看上的,也是他要購買。
兩人就這么爭來爭去,最后在攤主的催促下,他們覺得用民窯的價錢購買比較合適,哪怕走眼,也虧不到哪去。
不過,他們跟攤主商量價錢并不順利,攤主一口咬定要五千,而他們只想付兩千,三千的差價,怎么都談不攏。
在這個過程中,趙琦就在旁邊默默地看著,這是古玩這行的規矩。
最終,看上這件瓷器的淘寶人,還是一臉遺憾地離開了。
于是,趙琦上前詢價。
攤主早就注意到了趙琦,他笑著說:“趙顧問,我認得您,您要的話,給我八千就行了。”
旁邊的兩攝像聽到這話,不禁面面相覷,臨時漲價可還行!
看著攤主狡黠的目光,趙琦好氣又無奈,這種行為肯定是不道德的,但對一些小攤販來說,天大地大,賺錢最大。
而且,攤主加價也有分寸,加的太多,趙琦可能不買不說,還把趙琦給得罪狠了,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加三千剛剛好。
這種情況,趙琦也懶得跟他討價還價,給了錢,讓攤主把瓶子包起來。
“您收好。”攤主把橄欖瓶放到趙琦跟前:“能不能向您請教一下,這到底是不是雍正官窯?”
“如果有一丁點官窯的可能,你會只要八千塊就賣給我嗎?”趙琦反問了一句,隨后說道:“是不是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沒問題,不過得交學費。”
攤主問:“多少?”
“五千,還能讓你賺三千呢。”趙琦笑瞇瞇地伸出五根手指。
被將了一軍的攤主,咂了一下嘴:“無知是福,我還是繼續無知下去吧。”
趙琦呵呵一笑,拿起東西就走人了。
走了沒一會,其中一個攝像就迫不及待地問道:“趙顧問,你這是撿了漏嗎?”
“撿了什么漏了?”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了過來。
趙琦扭頭一看,原來是王和言,笑道:“王大哥,你是什么時候來的?”
王和言說:“來了有一會,不過今天來晚了,沒淘到什么好貨,你呢,又撿漏了?”
“算是撿了個小漏吧。”趙琦又問:“你吃早飯沒?”
“來得急,只吃了幾塊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