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攝像師吃過早點,和趙琦相約明天再一起拍攝,就告辭離開了。
等兩人走后,趙琦又讓服務員泡了一壺新茶,繼續跟王和言品茶論道。
兩人繼續剛才的話題,討論“氣死官”這類瓷器的特征,又聊了明清瓷器未來的發展趨勢。
趙琦表示,如果是他自己個人收藏,他寧愿多收藏一些高古瓷。
王和言說:“我發現你對明清瓷有一種偏見。”
趙琦呷了一口茶:“我不是對明清瓷有偏見,而是對它們的市場環境有些看法。你看看,現在市場上,明清瓷器的高仿品越來越多,當大量贗品流入收藏者手中,他們花了大量的金錢卻買到一件贗品,就會消磨他們對這個市場的興趣,最終造成這個市場崩盤。”
王和言有些不認同趙琦的觀點:“你說的這種情況確實有可能,咱們也確實應該多注意贗品行業的發展,但我覺得沒有你說的這么嚴重。”
趙琦說:“不,我認為明清瓷器的存量太大,而且當時使用的瓷土和制造工藝還有留傳下來,這樣就給制假創造了有利條件,制作出來的瓷器足以以假亂真。現在不少人喜歡用儀器來鑒定真假,在材料和工藝都對,制作水平又高的情況下,儀器的結果能有多少準確性?”
說到這,他笑了笑:“當然,我可不會和錢過不去,我不會收藏明清瓷器,但現在的市場明清瓷當道,有些人還熱衷于炒作明清瓷,咱們當然要乘著這陣東風,讓他們頂在前面,咱們在后面撿便宜,多舒服。”
王和言搖頭失笑:“沒想到,你這小子也挺奸滑的。”
趙琦嘿嘿一笑,拿起茶壺給王和言倒茶。
王和言笑問:“拍節目的感覺怎么樣?”
趙琦搖了搖頭:“有些后悔吧。”
“怎么了?”
“拍節目之前,我心里還挺期待的,但現在卻發現,電視節目要噱頭,要對觀眾有吸引力,觀眾喜歡什么?還不是撿漏嘛!我時不時地撿個漏,那樣節目效果到是有了,但我的良心就沒了。”
王和言哈哈一笑:“那你準備怎么辦?”
趙琦聳了聳肩:“看情況吧,如果實在不行,就只能讓位了。說實在的,我原先就想差了,以為靠上電視臺至少可以出名,其實咱們這行,還是低調一些比較好,出名了,被人認出來,買東西都要貴幾分。”
王和言點了點頭:“不過你還年輕,多試試總是好事。”
“這到是。”
前世,趙琦沒有機會參與電視節目,總覺得電視上的那些專家很風光,輪到自己才發現,無論做什么,都符合客觀規律,有得必有失。
當然,那些專家一般也不會想到市場上買到什么好東西,先不提去市場買不到,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搞場活動,到時一宣傳,藏家蜂擁而至,遇到合適的,就私底下交易。
更有甚者,一些“專家”挑選好的藏品,而后給出一個比較低的估價,再委托其他人跟藏家商討低價收購。
至于說活動成本,完全可以由賺取的鑒定費用支付,甚至會有盈利,另外,還有好的藏品可以購買,算下來總體收益非常可觀。
兩人又閑聊了一會,王和言抬手看了看時間,說:“一會咱們去秦景明家吧。”
“有什么事嗎?”幾天前,秦景明已經安葬,趙琦也一同去送別了。
王和言說:“他老婆想要把藏品都給處理掉。”
“這是不是太著急了?”
才剛剛過了頭七,就想把秦景明的藏品給賣了,趙琦總覺得有些別扭。
王和言說:“個人的想法不同吧,他老婆說,看到那些藏品,就想到秦景明,心里特別難受,所以想要處理掉,眼不見心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