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八股文總共還不到五百字,正文部分最多也就三百多字,用后世簡單的符號標注倒也不怎么費時間,很快,他便將眼前這篇八股文的四組排比對偶句標上了聲調,每個需要押韻的地方也標上也韻母,一篇整整齊齊的文章頓時被他涂的一塌糊涂。
這個倒沒多大關系,反正這種學生寫的八股文嚴先生那里有的是,關鍵問題,就算他涂的一塌糊涂,還是找不出一點特別的規律來啊!
怎么辦呢?
他呆呆的看著眼前的文章,陷入了沉思。
看著看著,他眼前突然一亮,咦,這個標注方法貌似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啊,因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不知道這種簡單的標注方法。
那么,怎么發揮這種標注方法的長處,找到科舉的捷徑呢?
有時候,靈感就如同火花一般,一閃就出來了,就看你抓不抓的住。
很幸運,楊聰抓住了,他很快就從標注方法聯想到了這個時候漢字注音和后世的不同之處。
這個時代的人要理清平平仄仄可不容易,他們得一個個字去想這個字的直音或者反切音,然后才能判斷出這個字的聲調,而他不用啊,他心里默默讀一下就知道聲調了。
還有,這個時代的人找押韻字更麻煩,因為他們沒有統一的韻母標注啊,而是用同音字,近音字甚至是反切法混合標注的,比如,“放”字要找個押韻字出來,這個時代的人得想好一陣子,而楊聰就不一樣了,昂、幫、滄、當、方、剛、航、洋、講、抗、浪、囊,聲母一路配下去,分分鐘找出一堆來。
這樣一來,要寫出一組對仗工整的排比對偶句應該不難啊!
想到這里,他隨手翻開旁邊的一本論語,隨便找了一句做題目,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刷刷寫了兩句論述。
這兩句就是他按平鋪直述的手法胡寫的,肯定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不過,不要緊,改改就行了。
首先,把這兩句字數調整一下,讓兩句話分成字數相對等的幾小段,先把字數對上。
然后,根據語法把“之乎者也”等助詞加上去,讓其看上去像古圣先賢說的。
然后,根據平平仄仄的要求將聲調不合適的字替換掉。
最后,在需要押韻的地方換上同一韻母的字。
不到半個時辰,一組對仗工整的排比對偶句就出來了!
他仔細讀了讀,還真有種昂揚頓挫的感覺,而且很像是《論語》、《孟子》上的話,甚至比那些秀才寫出來的還要像。
難道這樣就行了嗎?
他忍不住又寫了兩句,然后又根據八股文的要求改起來,不到半個時辰,又改好了!
這感覺,還真像那么回事,至少讀起來相當不錯。
至于文采、意境什么的,不好意思,這些好像一點皆無。
不過,這些秀才寫出來的八股文貌似也是這個鳥樣啊,什么文采,什么意境都沒有,就是讀起來像那么回事而已。
他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就算是合格的八股文了,如果是,那就發達了,因為別人寫一篇最少要一天,而他寫一篇,最多也就兩個時辰多點,這可是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多余的時間他還可以繼續改,繼續潤色啊,肯定能讓文章再上一個檔次。
或許,自己該認真寫篇八股文給嚴老先生看看,不過,這會兒時間也不早了,要再寫一篇,估計他就不用睡覺了。
沒辦法,狗命最重要,睡覺,睡覺,明天還要早起去上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