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二被哥哥嚇住了,愣了一會兒,顯然哥哥的威嚴比不過糖塊的誘惑,她伸手就給抓了過來,喜滋滋吃了起來。
這下子葉大也泄氣了,撲上來去搶另一塊……鬧騰了好半天,兩個小東西終于坐下來吃糖了。
不過葉大是個很有原則的孩子,一邊吃,還一邊固執念叨:“不上學,不上學……”
攤上這么兩塊活寶兒,葉華也只能徒呼奈何。
“陛下這次請了大儒戚同文進京,要開設內學堂,專門教導皇子,這倆小東西太能折騰了,必須要找個厲害的人物,好好管教他們!”葉華氣呼呼道。
郭幸哥愣住了,“哥,不都辦了大周學堂嗎?為什么還要請大儒進京,教導那些酸腐無用的學問?這是什么道理?再說了,那個戚同文是何許人也,居然也配教導太子,他還比哥哥厲害?”
葉華擺了擺手,“不能這么說,戚同文和我所學的東西不一樣,此人也的確有些名聲!”
戚同文是大儒楊愨的學生,楊愨就是個著名教育家,數年前,柴榮罷黜科舉百官,重新開科取士,挑選真正有用的人才。
屈指算來,加上征南歸來的恩科,一共三科,錄取了近五百人,這里面以大周學堂數量最多,質量最高,占了一百八十多人,緊隨其后的就是楊愨的睢陽書院,貢獻了五十多人。
楊愨創辦書院之后,年老體衰,沒法登壇講學,他把書院的日常工作都交給了親傳弟子戚同文。
戚同文執掌書院,他大開善門,將書院所藏一萬五千卷書籍,悉數拿出來,甚至不乏孤本,對外開放,不光是書院的人,其他的學子,甚至是普通百姓,前來求學,戚同文一視同仁。
有人不遠千里,來到睢陽書院求學,戚同文聲名遠播,周圍的人也都勸誡,跟他一起求學的師兄弟已經先后登科,他怎么就不去考試,搏個功名呢!
戚同文對于這些話,一笑了之。
他出身貧寒,是老師楊愨開恩,教他讀書,才能有今日的成就。戚同文早就已經發誓,此生絕不入仕,只為教書育人。
他把書院節約,都送給周圍的窮苦人。
而且他還身體力行,帶著學生自種自吃,他還勉勵學生,日后不管是回鄉教書,還是入朝為官,都要清正廉潔,不貪不占。天下太平不易,圣人雄才大略,臣子更應該盡心盡力,報答皇恩。
雖然在野,卻是忠心可嘉,心懷天下。
“哥!”郭幸哥湊到葉華耳邊,“你說這個戚同文是不是徒有其名啊?我就不信,世上還有這樣的讀書人!”
葉華笑了,“十幾歲的時候,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不過你放心,這個戚同文我查過了。他不但人品好,而且學問扎實。他早年是個放牛娃,在楊愨門前路過,楊愨教他一遍禮記,就能日頌一卷,不到一年下來,就通讀五經,幾十年下來,他還涉獵黃老,法家,兵家之學,幾乎無一不通。老祖宗的智慧,還是不能丟的。”
郭幸哥還很少見葉華這么夸獎一個人,學問好不難,人品好也不難,但人品和學問都好,這就殊為難得。
而且他還無心做官,那就更了不起……等等!
“哥,此人既然無心做官,他怎么要跑來京城,給太子當老師,這不是自打嘴巴嗎?”郭幸哥氣哼哼道:“此人一定是善于偽裝,其實居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