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飛船送人,海歌早就猜到了,他好奇的是韋德爾究竟造出了怎樣神奇的飛船,能穿透地下植物王國上方4700千米的厚度,并經受住了熾烈的金屬熔漿的考驗。可以想象,建造那種飛船所需要的技術,遠比航行于太空的宇宙飛船高,否則不會直到現在,地航飛船也仍只是地球人的夢想。
他說:“韋德爾先生曾帶我乘坐十字星飛行器,那個飛行器可以隔離來自臥象山的強輻射,它是否就是能抵抗高溫的地航飛船?”
李正松找了個小凳子坐下,又打開作坊里的燈,于是屋子里亮堂起來。海歌見到半米高的砧子和一溜兒鐵錘,全整齊地呆在原處,好象自他上次走后就從沒給人動過,唯一缺少的,是冶鐵時爐膛里冒出來的熱氣,于是這兒顯得有點陰冷。
李正松告訴海歌,十字星飛行器僅適用于短途航行,承擔不了從地心到地面的長途飛行。再說那架飛行器里僅坐得下兩個人,無疑不能成為地航飛船。
韋德爾用從U星帶來的萬能鉆探器由地表深入到地心,鉆出來一個小規模的地下運輸網絡。網絡起點為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帶,終點為西津郊外的舊車庫。
通道的入口,正相當于地面舊車庫的面積,可容納一架載重量為十二噸,載客量為五十人的小型地航飛船通過。
至于飛船使用的耐熱材料,有一部分是來自變星一號,其它的則是從澳大利亞拉哈利部落守護的植物金屬冶煉作坊制造出來的。
韋德爾一共造出了三艘這樣的飛船,并將它們分解成模塊從地下運輸過來,在舊車庫里組裝成型,最后通過地下網絡去各地接人。
四千多人,先后乘坐載客量僅50人的地航飛船進入地下植物王國,得花多長時間?動靜想必也不小。這期間,就沒引來任何人的猜疑?這是海歌的疑問。
李正松說,韋德爾非常擅長隱蔽行動,他總有辦法躲開一切地面人類的追蹤,哪怕從敵人眼皮底下溜過去也不會給察覺。流浪藝人的身份更給了他極大便利,從啟動地球拯救計劃的第一天到現在,他唯一沒有防住的,就只有一樣東西。
老人介紹到這兒竟不出聲了,好象故意在賣關子。
海歌性急,哪能久等?忍不住追問:“是哪樣東西?總不至于比U星科技還厲害吧?”
李正松深吸一口氣,道出兩個字:人心。
“這……”海歌一驚,旋即就懂了。
接下來,老人說出了他與韋德爾一起隱藏的,他永遠也不想提起的秘密,那確實是一件影響到整個救贖之光組織的大事,海歌聽完后也明白了老人不是故意要賣關子,而是確有難言之隱。
其實早在五十年前,全球科技聯合會剛成立時,科學界就有了探索地心的計劃,可一直難以實施,障礙正是無法打造出能耐6000攝氏度高溫的地航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