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觀上看,那是一個緩速旋轉的大齒輪,很有點象聳立在救贖之光總部前,那架將光能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水車”。
不過大概是由于齒輪過于巨大,在它的左右兩邊還密布大小齒輪無數。那是一個精密的傳動裝置,動力正是來自于植物金屬吸收的宇宙輻射能量,只要宇宙還在,傳動裝置就不會停轉,所以在海歌眼里,那更象一臺人類夢寐以求的永動機。
“這是空間輸送輪組,我們稱它為滑行電梯,負責將跟著火伊人號宇宙飛船的地球準確送至起航坐標點。有了它,地球開始前進時將得到一個有效緩沖力,防止因飛船突然減速而在地球內部造成可怕的失重。要知道地球上的人,可沒誰系安全帶呢。”崔倫浩形象地解釋。
滑行電梯的直徑長達2300千米,差不多是地球直徑的六分之一,周長7225千米,地球到達預定位置前需要跨越電梯一半的長度。
火伊人號的停駛點,在電梯與航軌平面重合點前約300千米的位置,意味成功拉出的納米繩索,最長需達到4000千米,這樣地球才能在飛船開始勻速緩行后,攀爬上1150千米的高度。
等地球已到達這一高度,火伊人號就得以比地球移動快四十倍的速度前行,以給地球讓出足夠的進入空間,地球將再向下走1150千米進入航軌。
在這過程中,宇宙飛船的航速只能穩穩控制在“40倍”這一數值上,慢了會導致地球進入空間不夠寬,快了會導致地球失衡。
這對駕駛飛船的宇航員而言,確實是極其嚴峻的考驗,飛船向前行駛的每一步都得嚴格控制,以保證著力點的均衡,所以宇航員必須做到細致、沉穩、耐心。
海歌若有所思地點頭道:“我想這個步驟所耗時間應該最長,只要地球脫離滑行電梯,平安登上航軌,火伊人號就可以加速了。假如按照光速行駛,抵達地太冥站點只需幾分鐘,那時我們就相當于進入了柯伊伯帶。請問在那之后,航線又如何規劃?”
崔倫浩說:“人類預計要進入的新宇宙空間,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大犬座矮星系。它遠在柯伊伯帶以外,以目前地球的三角航軌建設力量,無法向那樣遙遠的地方延伸。所以在到達地太冥站后,地球會進入一個休整期,我們將以冥王星為起點,繼續向銀河系內探索新的人工拉格朗日點,以建立三角航軌的第二段路線,直至到達目的地。”
“可是……”海歌欲言又止,不知該怎樣表達心中的疑問。
地太冥行程開始前,地下植物王國就將完全被毀滅,超能金屬將耗盡存量,就算科學探索的星火代代相傳,人類總能找到保證地球平穩前進的人工拉格朗日點,可后續的物料供應又從何而來?難道依靠北極大陸上的新聯合政府?”
崔倫浩嘴唇動動,看樣子明白海歌想問什么,但他也把沖到嘴邊的話咽回去,只對男助手說:“邁克,輪到你了。”
邁克是一個有著黑色卷發和棕色皮膚的帥小伙,他向崔倫浩比出OK的手勢,手掌向虛擬顯示屏上一推,宇宙星圖就被局部放大,海歌見到了一個編號:U+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