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西城昏暗的小巷中,兩側高大的青灰磚墻深邃幽暗,靜悄悄地聽不見一點聲音,蘇啟的衣衫沉甸甸地,他情不自禁地又摸了一下懷中揣著的東西,感覺有些恍惚,他從未想過,僅僅是偶然的一次喝茶,竟然能得到劍仙之物。
而且不是尋常的東西。
這是一本劍仙親手所書的游記。
很少有人知道,劍仙年輕時是一個頗愛游山玩水的人,他祖籍中州,父親是一位商人,母親早亡,所以自幼他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走南闖北,見識了不少新奇的東西,據說劍仙小時候聰明伶俐,很受那些商人的喜歡,也正是在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手中,他得到了人生第一本功法。
這是一本很粗糙的道家功法,只能修煉到靈海境,原本是那些軍隊將士使用的,所以簡單粗暴,除了引氣、運氣和藏氣之法,沒有任何道家秘術,就連那些慘兮兮的散修,也看不上這樣的東西,不過對于一個只有**歲的孩童來說,這東西足夠開啟新世界的大門了。
雖有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說法,但很多人往往忘記了,師父領進門才是前提,在修士中尤其是如此,很多人第一次引氣時完全不得要領,而大多數功法又寫得抽象難懂,靈氣雖然處處都有,但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引氣入體就成了橫亙在修路上的第一道難關,不少修士都是在師父手把手的運氣引領下,才第一次感覺到了氣的存在。
但劍仙只靠著那本粗糙的功法,就獨自學會了引氣和運氣,當他十歲時,他體內積累的靈氣已經堪堪到了靈海境的邊緣,也是那一年,他父親領著商隊,也帶著他,前往了東荒,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人。
東荒楓溪山。
現如今,那里已經不是一個道家寶地了,七千年前兩族大戰時,仇恨劍仙的妖族大能抽走了此地的靈脈,將這座曾經的道教圣地徹底化成了荒山,大片大片楓樹死去,溪水斷絕,除了山頂的破敗宮殿能一瞥當年的風華繁盛外,這里其實找不到一絲大教留下的痕跡了。
但劍仙正是在這里度過了七年時光,從一個懵懂的凡人孩童,變成了一個心向大道,志在帝路的朝氣少年。
改變他命運的人據說叫作太賓道士,是楓溪山上的一位山主,雖然常年隱居在靈山之上,但交游廣闊,而且并不忌諱與凡人結交,他很早以前就與劍仙的父親相識,兩人關系不錯,算是朋友,所以當劍仙父親領著商隊前往東荒時,也順路去拜訪了這位太賓道士。
本意是去送些從中州帶來的禮物,但無論是劍仙父親,還是太賓道士自己,都沒想到這次的拜訪居然改變了他們的人生,甚至也改變了人間的未來。
太賓道士一眼就看中了年僅十歲的劍仙,他大為驚異地發現,這個故友的孩子竟然僅憑著一本粗糙功法,就踏入了靈海之境,他在探查后發現,這孩子竟然擁有著極為純粹的道心,堪稱是千年難遇的修道奇才。
他當即打算收徒。
劍仙父親雖然驚愕,但也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即準備了豐厚的拜師禮,自那時起,劍仙就成了楓溪山的一名小道士。
而蘇啟懷中的這本游記,正是劍仙在楓溪山上生活了七年后,下山游歷天下時所寫的。
度生禪師的祖上竟然能弄到這種東西,真是厲害。
蘇啟感慨了一句,加快了腳步,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游記中的內容。
星辰塔內很繁忙,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將士兵丁,蘇啟避過人多的地方,朝著第三層盡頭的角落走去,李扶搖為他在那里找了一個僻靜的小樓。
蘇啟點燃燭火,關好門窗,將遠處的吵嚷盡數擋在了外面。
他從懷中取出那本厚厚的書卷,書卷中間有一些破損,大概有十幾頁被人扯掉了,封面上有很多暗黑色的臟污,那是干涸的血液,看起來當年為了爭奪這本游記,還有人付出了血的代價,書卷上有很多佛力殘留,想來度生禪師的祖師們沒少閱覽這本游記。
他將書卷在桌上攤開,略帶緊張地翻開了第一頁。
這時候劍仙的字還很稚嫩,沒有日后的大氣瀟灑,但已經有了獨特的風骨,從橫撇豎捺間的張揚來看,劍仙寫下第一頁時很興奮。
初下山,見陽河浩蕩,心情激揚,故于陽河之上大飲三日。
陽河也是東荒的一條大河,在楓溪山東邊,在河水尚未改道的七千年前,它距離楓溪山只有二十多里的距離,從北向南浩浩湯湯,是向東的必經之路,而在傳說中,劍仙游歷天下時是遍歷東荒后才北上的,他沿著人、妖兩族邊境一路行至中州,隨后南下去了南嶺,西漠則是他的最后一站。
這次游歷花了劍仙十多年的時間,也讓他闖出了諾大的聲名,而他與第一妖的結識,大概也是在這段時間里,這次游歷塑造了劍仙的大半個人生,所以這本游記才顯得彌足珍貴。
過陽河七里,見百畝花田,心下大喜,于花田醉飲一日,食當地瓜農三斤瓜,不知價錢,故留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