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百姓們猶豫不決之時,那些士紳地主走了出來,紛紛慷慨解囊、捐錢捐物,就連最吝嗇的劉大頭也不例外,把銀子掏出來之后,還用力揮舞了幾下,放進了祭臺前的大筐中!
眼見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帶頭捐錢捐物了,百姓們不再猶豫了,紛紛的涌了上來,把身上僅有的銀子、銅錢放進了筐里,有些婦人甚至把金發簪、銀耳環都捐了,幾乎是傾盡所有!
很快的,十幾個大筐就被裝滿了,全都是金銀錢幣,道士們不禁眉開眼笑,士紳地主們則是偷偷的笑,原來這是他們合伙設下的一個圈套!
趁著旱災嚴重之際,以為龍王爺重修廟宇為名,搜刮貧苦百姓們的錢財,知道他們會猶豫不舍的,就讓士紳地主們主動帶個頭,這樣百姓們就不得不掏錢了。
等錢財收上來之后,士紳地主們那份物歸原主,至于百姓們捐獻的錢財嗎,只撥出一小部分,給龍王爺裝飾下廟宇,裝裝樣子罷了!
剩下的大頭,士紳地主們拿六成,道士們拿四成,皆歸入私囊中了,再把花賬做的漂亮一點,一切天衣無縫!
“呸,一群狼心狗肺的家伙,百姓們已經夠苦得了,你們還要搜刮民脂民膏,就不怕天打五雷轟嗎?
就算老天不收拾你們,小爺今天也要收拾你們,怎么吃下去的,怎么連本帶利吐出來!”
這樣的斂財手段,只能欺騙善良無知的百姓們,卻騙不過薛羽的火眼金睛,與后世那些花樣百出的大騙局相比,眼前的不過是小把戲,沒啥技術含量的!
問題是,怎么才能揭穿他們的騙局呢?
直接走上去,告訴百姓們不要上當,世上根本沒有龍王爺,打雷下雨是自然現象?
只怕有些不妥吧,這個時代民智未開,百姓們非常迷信的,跟他們講自然科學,只會被視作異端邪說,恐怕要被活活打死呢!
薛羽比較惜命,不想若干年以后,以反迷信犧牲第一人的身份,被記載進歷史書中!
既然不能逆水而行,那就順水推舟吧,不就是裝神弄鬼嗎,小爺同樣會玩,而且比你們玩的更好!
“大家全都回來,一會我這樣……,你們就那樣……,下手麻利一點,明白了嗎?”
“放心吧老大,早就看那幫神棍、地主不順眼了,這次非整一整他們,絕不會手軟的!”
“什么不會手軟啊,我說的是祭臺上的貢品,一會兒記的多拿點,晚上咱們好大吃一頓!”
打定主意之后,薛羽把小伙伴們聚在一起,詳細部署了一番,而后分頭行事,自己則掏出十幾枚銅錢,裝作要捐錢的樣子,邁步向祭臺走去……
…………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就在薛羽與小伙伴們,謀劃著順走祭品之時,卻不知另有他人,躲在暗處冷眼旁觀!
龍王廟東側有一座涼亭,里面站著兩位老者,年紀都在五旬開外了,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奇偉,胡須又密又長的,就像是一根根鐵線,身穿素色長袍,腰間還纏著一段黑紗,這是給親人掛孝的標志!
另一個身材消瘦,精神抖擻,額下留著三縷長髯,充滿了書卷之氣,身上穿著平民服飾,可腰間卻束著一條金钑花帶!
按照大明制度:一品官員束玉帶,二品官員束花犀帶,三品官員束金钑花帶,四品官員束素金帶,五品官員束銀钑花帶,六、七品官員束素銀帶!
由此可以推斷,消瘦老者非是凡人,而是一位三品高官,這個身份相當顯赫了,要知道,河間府的知府大人,也不過是從四品!
如果薛羽在這里,肯定會大吃一驚的,因為這名消瘦老者,正是之前給他碎銀子那位,而其真正身份是,大明兵部右侍郎--楊鶴!
另一位是他的同年、兼親密好友,大名鼎鼎的孫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