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州的黑市,隱藏在城東北三十余里,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之中,四面環山,位置隱蔽,只有一條小路可以進出!
與官辦的坊市相比,黑市的貨物價格便宜、種類齊全,質量也更好一些,不過這些貨物大都有一點小問題:來路不正!
說白了,黑市就是銷贓的地方!
在小岳岳的帶領下,薛羽一行人來到了黑市,這里的面積非常大,前來買賣的人更是成群結隊,按照貨物的種類,又分成了私鹽、鐵器、牲畜、布匹、茶葉……若干個小市場,這樣交易起來更加方便。
眾人略加商議,第一站,先奔了私鹽市場!
“瞧一瞧,看一看,上好的寧夏-青鹽,四十文一斤了!”
“兩淮鹽場出產的海鹽,顏色雪白,雜質極少,只要二十文錢一斤!”
……
“掌柜的,我要三千斤海鹽,打九折,成不成?”
“成交!”
大明朝實行食鹽專賣制度,而且劃區銷售,東部地區吃海鹽、西北地區吃池鹽、西南地區吃井鹽……嚴禁跨區銷售、擾亂鹽價,違者嚴懲不貸。
可是這座黑市中,各地出產的海鹽、池鹽、井鹽、巖鹽……都可以見到,按質好壞、明碼標價,簡直能開一個食鹽博覽會了。
比起官方出售的鹽,這些私鹽的價格至少便宜一半,如果購買量大的話,還可以打折扣呢,故而吸引了大量的客人,討價還價,熱鬧非凡。
薛羽等人轉悠了幾圈,對私鹽的價格、質量都挺滿意的,至于購買那一種,則需要算計一下了。
鎮羌所十個堡壘,大約有五千多名軍戶,一人一年消耗四斤半的鹽,合計就是兩萬兩千五百斤左右。
如果買最好的青鹽,就需要九十萬文錢,折合九百兩銀子。
如果買差一點的海鹽,價格能便宜一半,也就是四百五十兩銀子。
這次帶了三百兩黃金,折合二千四百兩銀子,食鹽之外,還要購買耕牛、布匹、鐵器等物資,如此算下來,似乎有點不夠用了。
是少買一點回去,暫緩燃眉之急,還是再想想辦法呢?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文錢,只能買價值一文錢的東西。
對于聰明人來說,一文錢,能買價值三文錢的東西。
不過還有一種人,能把一文錢,迅速的變成十文錢,再買到價值一百文錢的東西,這種人,稱之為商業天才!
……
正當薛羽開動商業頭腦,盤算發財大計之時,韃子爺爺突然拽了拽他的衣襟:“西北方向,一百二十步,那個穿青色長袍的家伙,就是‘小算盤’,黃家兄弟的狗腿子之一。”
“哦,不會看錯吧?”
“錯不了,就是化成了灰,我也認識他,這家伙沒少禍害咱們白沙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