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這會兒還不知道,他的中國老鄉陳楷歌,這會兒就坐在劇場里。
陳楷歌作為評審團成員是很忙的,沒興趣特意跑來看一部連競賽單元都沒進的實驗電影,之所以坐在這里,是因為旁邊的男人。
陳楷歌旁邊的男人名叫井關惺,是個日本制作人。
井關惺雖然是日本人,卻有著很強的中國情結,他在1995年和美籍華裔導演王穎合作過喜劇電影《煙》之后,一直在尋求和真正的中國頂級導演的合作。
去年(1997年),王穎執導了由鞏莉和張蔓玉主演的愛情電影《中國匣》,期間,王穎將井關惺介紹給了鞏莉,鞏莉又將他介紹給了陳楷歌。
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制作一部新電影。
說實話,以陳楷歌的名氣,只要開口,合作者一抓一大把,不過誰讓井關惺是第一個貼上來的呢?
陳楷歌是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導演。借助《霸王別姬》一炮而紅后,他接觸了很多外國電影人,深知閉門造車并不可取的道理,也摸到不少門道,其中就有一點——借雞下蛋。
電影是個燒錢的東西,能做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當然好,但是對目前的中國電影來說,補課才是迫在眉睫的事。中國電影要追趕國外的腳步,需要更多的實驗,這些實驗必不可少,但是能否轉化為真金白銀誰也說不好。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讓老外幫自己補學費?
……
井關惺來支持《東京之眼》無可厚非,之所以把陳楷歌拉來,是想借陳的名頭,和北野武攀交情。
是的,盡管他是日本人,但是在日本電影圈的人脈反而十分有限——要是老陳知道他的真實情況,估計就不會對新片在日本上映抱有什么期待。
井關惺沒想到北野武被林海的一首曲子“催”回了日本,失望之余也不好直接離開,只能耐著性子坐等電影上映。
他在心里盤算著。
雖說順桿爬的打算落空了,但是如果能把日本演員塞進陳楷歌的劇組,估計也能在日本收獲一定關注,不管是對他個人,還是對電影本身。
這么一想,井關惺頓時認真起來。
他忽悠陳楷歌的時候可是打過包票,說電影拍好會在日本上映,要是最終放了鴿子,以陳楷歌目前的影響力,他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井關惺翻看著劇組印制的小冊子,尋找著突破口。
武田真治?吉川日奈?
看看男女主演,前者出道時間長些,但是表演領域沒什么建樹,就是個花瓶偶像;后者好像剛獲得過國內獎項,但是……陳楷歌準備拍的是古裝片,吉川日奈的混血長相太出戲了……
嗯?Hayashi-Kai?
……
陳楷歌同樣在看宣傳冊。
戛納電影是三大電影節中商業味最濃的,來參展的影片,大多不是為了獲獎,而是為了找個好買家。
為此,出品方都會印一些小冊子,用來介紹賣點,方便買家們更全面的了解影片。
《東京之眼》的宣傳冊頁數不少,卻不是為了賣片,而是為了賣器材。
這也是它吸引許多業內人士到場的主要原因。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