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楷歌連連點頭,覺得林海說的有道理,但還是有些猶豫。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可是這樣一來,故事就太直白了。”
“直白不好嗎?”林海反駁道:“先讓觀眾看懂,然后再談藝術體驗,中國歷史博大精深,你覺得淺顯,我還怕老外看不懂呢。”
陳楷歌笑道:“你自己可不是這么做的,你覺得有幾個人聽懂了你的音樂?”
林海撇嘴道:“音樂和電影的區別姑且不論,那部片子又不是我掏錢拍的,我可以任性,你卻不同。你要是舍不得這個劇本,完全可以等賺了錢,再拍一部啊。”
“我覺得林君說的很有道理。”一直沒吭聲的井關惺突然開口:“電影終究是要賺錢的。”
“侯孝賢的前車之鑒啊……”林海苦口婆心的勸道:“藝術片說白了就是非賣品,但是商場里不能都是非賣品,否則消費者吃什么,穿什么?”
聽林海這么一說,陳楷歌猛然驚醒。
是啊,灣省影壇的前車之鑒還歷歷在目,現在不知道多少人在罵侯孝賢的新電影運動,大陸難道也要重蹈覆轍?
什么是新電影運動?
所謂灣省新電影,指1982到1987年發生在灣省的一次電影現代化運動。在當時,為了扶持電影產業發展,省政府推出了電影輔導金政策。
說白了,你拍片錢不夠?別慌,我們補給你。
這本來是好事,但是有了錢,電影人開始為拍什么產生爭執。
最終獲勝的是以侯孝賢為代表的“藝術派”,他們主張電影是理性思考而非娛樂,拍攝了大量藝術片……
然后,就沒然后了。
藝術片不接地氣,票房慘淡,藝術家們入不敷出,即使有輔導金也無濟于事,于是有了“越輔越倒”的說法。
大陸的電影人深受灣省影響,長期對商業片持敬而遠之的態度,直到上個月,來自美國的大船在中國狠刷了一波票房,藝術家們眼紅之余,才開始正視商業片的價值。
陳楷歌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如果沒有來自大船的刺激,他恐怕也不會答應井關惺的合作請求。
……
“所以,要改?要改!”
陳楷歌連說兩個要改,前一個是對林海說的,后一個是對自己說的。
下定決心改劇本,接下來就是——
“怎么改?”陳楷歌問林海:“如果是你,你怎么改?”
“兩種思路。”林海配合著手勢,說道:“第一種是按照原著的時間順序,按部就班的講故事。這樣做的好處是,電影結構很合理。從會謀于燕,到渡易水,再到刺秦,層層推進,最終達到**。”
“另一種要復雜些。我們知道,刺秦的本質是陰謀,而荊軻只是其中一環,如果用他貫穿主線,那就太單薄了。另外,主視角也不容易營造史詩感。所以可以采用倒敘和插敘的方式,視角的選擇,不妨采用高漸離的視角……高漸離同樣有過刺秦舉動,其中不僅有忠,更有義,豪氣稍遜,但悲劇色彩更濃……將電影開篇放在秦王稱帝后,以高漸離在宋子城的經歷作為主線,將荊軻的故事以回憶的形式穿插進去,這樣電影的層次感會更豐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