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匕首太短?”
“不,因為匕首不是正道。”
林海意氣昂揚的說道:“劍,帝王之器,君子之器,豪俠之器,忠臣義士之器……魯句踐說荊軻刺秦失敗,是因為不講究劍術,在我看來,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林海意味深長的說道:“匕首鋒利,終究是小人之器;劍術不正,怎么與大勢爭鋒?”
黑澤明咀嚼著林海這句話,突然搖頭,無奈的笑道:“你小子啊,說電影就說電影,提歷史干什么……”
林海笑了笑,做出總結。
“如果說日本的精神內核是菊與刀,那么中國的精神內核,就是劍與竹,這也是我希望通過影片展現給世人的……”
……
黑澤明聽林海說完,陷入思索。
過了一會兒,他說道:“這些似乎是導演需要考慮的問題?”
林海說道:“等劇本完成,我會跟陳楷歌導演仔細溝通,現在嘛……”
林海現在不想跟陳楷歌說太多,這不是改劇本那么簡單,而是將自己的創作意圖強加于人,萬一陳楷歌惱羞成怒,林海只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等到劇本完成就不同了。林海在劇本中,對劍與竹的著墨很深,相信即使他不說,陳楷歌也能看出其中奧妙。
況且,等到劇本完成,留給老陳的時間也不多了,他就是心里不爽,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林海心里琢磨,要不要故意拖拖稿?
……
“是我看走眼了。”黑澤明痛快的說道:“我沒有看透你的創作意圖,不應該隨意評判你的作品。”
這真是黑澤明?
林海愕然之余,心想這或許才是真正的他,一個大師中的大師,又怎么會拿得起放不下。
“不過,”黑澤明面帶笑意的說:“你好像回避了最初的問題,你還沒說,那名歌女到底意義何在?”
“呃……”林海撓頭道:“歌女這個角色,嚴格來說比“劍與竹”的精神內核還要復雜,我自己也吃不準這么做好不好,你要是想聽,我就說說。”
“說說看。”
“嗯。”林海沉吟片刻,說道:“前面說過了,這是一個雙核心的電影,兩個主角,一表一里,形成兩條線索。通過這兩條線索,以及線索中的人與事,將‘劍與竹’這兩個核心主題交織在一起。”
見黑澤明點頭,林海繼續道:“如果把這兩條線索比做兩個樂章,那么歌女就是呼應樂曲的和聲……而關于歌女這個角色的想法,是我看《燕丹子》一書的時候產生的。燕丹子同樣是一本與刺秦這段歷史有關的書,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
《燕丹子》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秦軍逼近燕國,燕太子為解燃眉之急,決定找人行刺秦王。他最初找到田光,田光向他推薦了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