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林海和雙葉社簽的出版協議,基礎版稅10%,如果發行數突破50萬部,版稅會提升到20%。
也就是說,按照正常圖書價格,林海的小說如果能賣出一百萬本,收入將高達兩億。
當然,前提是賣得出去。
影響小說銷量的,無非宣傳力度、作者名氣和讀者口碑。
其中宣傳和口碑,都需要足夠的時間來發酵,那么只好在作者名氣上做文章。
說實話,林海現在的知名度不低,但是這份名氣主要是青少年群體撐起來的,能帶動多少銷量,林海心里沒有一點底氣。
所以他需要更廣泛的關注度。
……
蹭熱度不難,難在怎樣讓一切看上去合情合理。
林海的計劃是,以路演的名義前往和歌山市,“意外”經過事發地,“意外”阻止了悲劇上演。
這一系列“意外”,是演給隨行媒體和大眾看的。
而針對警方,則需要另一套說辭——就是林海向能見里香解釋的那些。
為什么要搞得這么麻煩?
因為如果悲劇不發生,影響肯定不及前世,那就需要人為制造話題。
當然,也是為了自我保護。
林海非常確定,“意外”的說法勢必會招致質疑,屆時通過警方向外界揭開林海“從推理到暗訪”的真相,不僅質疑聲不攻自破,還能順勢再收割一波關注。
這套bo打下來,小說銷量就可以期待了。
……
在林海的計劃中,能見里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首先,林海需要她去化驗咖喱中是否有毒。用林海的話說:“你就說是為了我的安全考慮,這樣大家更容易接受。”
其次,她代表了日本警察,事件中有了她的身影,警方就不會顯得太無能。
但是要搞定這個女人并不容易。
直說不行,說早了也不行。
試想一下,如果林海早早把這件事告訴她,她會怎么做?
不用懷疑,這個正義感爆棚的女人絕對會提前向警方匯報,而警方勢必會大動干戈。
這不是臆想。
看看前世的“毒咖喱事件”是怎么解決的吧——
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警方果斷抓捕了嫌疑人林真須美;
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媒體和民眾一致將其認定為兇手;
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檢方硬是把她送上了死刑臺……
從程序正義的角度來看,這明顯是一起冤案,然而林真須美不是辛普森,在“格力高·森永事件”中顏面掃地的日本警方與其是在破案,倒不如說是在泄憤。
話題回到能見里香身上。
林海之所以先扯一通“夢話”,是為了讓她產生“不靠譜”的印象;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產生后,再說明“線索”和“苦衷”,她就會變得“將信將疑”,不至于反應過度導致林海的計劃破產。
通過精湛的演技,和謊言套謊言的方式,林海終于把能見里香這個過分認真而又疑心病爆表的女人忽悠瘸了。
(本章完)